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历史悠久唯美茶道的古诗诗句

曾扬分享

  茶道历史悠久,所以有着大量的大量茶书、茶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古诗,一起来看看。

  茶道古诗

  琴茶 【唐】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从弟舍人惠茶 【唐】刘兼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大云寺茶诗 【唐】吕岩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茶诗 【唐】郑愚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茶道的唯美诗句

  1、幸有香茶留稚子,不堪秋草送王孙。——李嘉祐

  2、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白居易

  3、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白居易

  4、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钱起

  5、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居易

  6、烹尝方带酒,滋味更无茶。——薛能

  7、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唐·徐夤

  8、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白居易

  9、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刘禹锡

  10、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唐·皮日休

  11、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白居易

  12、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刘禹锡

  13、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唐·陆士修

  14、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郑愚

  15、闲吟工部新来句,渴饮毗陵远到茶。——白居易

  16、心为茶荈剧,吹嘘成对鼎。——西晋·左思

  17、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顾况

  18、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李白

  19、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白居易

  20、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韦应物

  21、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孟郊

  22、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郑愚

  茶道的发展历史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 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取经,交流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

  中国的茶道出现很早,但遗憾的是中国虽然很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该领域中不断实践探索,却没有能够旗帜鲜明地以“茶道”的名义来发展这项事业,也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茶道礼仪,不过茶道来源于他邦。中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有学者认为必要的仪式对“茶道”的旗帜来说是较为重要的,没有仪式光自称有“茶道”,虽然也不能说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称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终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猜你感兴趣:

1.赞美茶道的诗句

2.茶道经典句子

3.茶文化的优美诗句

4.茶文化的唯美诗句欣赏

5.茶道的诗句大全

    2020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