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潮汕功夫茶文化介绍_潮汕功夫茶文化的表演步骤

思行分享

  功夫茶是潮汕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你知道潮汕功夫茶文化是什么样子的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潮汕功夫茶文化介绍,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潮汕功夫茶文化的介绍

  功夫茶是潮汕文化中的精髓。饮茶不仅可以解渴,更是一种艺术。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结构的多元化,潮汕的茶文化正发生悄然变化。传统茶艺的发展越来越精深;饮茶的方式在变,品茶的地点也在变,这一切给潮汕的茶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也给传统的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 在潮汕饮食文化中,功夫茶可以同潮州菜比肩齐名潮汕工夫茶在中国茶艺之林一枝秀出,在于它的用器精细,冲饮程式讲究,能够将乌龙茶酽香的特色,淋漓尽致地显示出来。安溪铁观音功夫茶是潮汕人最喜好的饮品。在潮汕,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一副白瓷釉下彩工夫茶具:茶鼓上,四只晶莹的小瓷杯,一个白瓷盖瓯或者一柄紫砂陶壶。在装饰豪华的客厅里,不失其精美;豆棚下莲缸边,配上一张小木桌,几只竹椅头,更显得雅素。或家人闲聚,或宾客登门,沏上一泡雪片,殷勤一声“食茶”,一种亲切融洽的感觉,便漫上心头。潮汕功夫茶中,充满着敬爱和谐的文化精神。

  一、功夫茶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安溪茶叶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澈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二、功夫茶的茶具

  饮茶离不开茶具,茶具指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包括壶,碗,杯,盘,托等,古人讲究饮茶之道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非常注重茶具的本身的艺术,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绝的名茶,可谓相得益彰。随着饮茶之风的兴盛以及各个时代饮茶风俗的演变,茶具的品种越来越多,质地越来越精美。潮汕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种:茶壶、茶杯、茶洗 、茶盘、茶垫、水瓶与水钵、龙缸、红泥小火炉、砂铫、羽扇与钢筷。

  三、功夫茶的茶艺

  标准的功夫茶艺,有后火,虾须水(刚开未开之水),捅茶,装茶,烫杯,热罐(壶),高冲,低斟,盖沫(以壶盖将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顶十法。 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亲自操作。首先点火煮水,并将茶叶放入冲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待水开即冲入冲罐中之后盖沫。第一冲杯,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气韵彻里彻外的气氛。洗过茶后,再冲入虾须水,此时,茶叶已经泡开,性味俱发,可以斟茶了。

  斟茶时,四个茶杯并围一起,以冲罐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称此过程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最后,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

  四、有关茶礼仪

  茶冲出来后,一般是冲茶者自己不先喝,请客人或在座的其他人喝。如果盘中有三个盅,那么先拿哪一盅也大有讲究。一般是顺手势先拿旁边一盅,最后的人才拿中间一盅。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在两旁茶盅未有人端走之前,就先拿了中间一盅,不但会被认为对主人的不敬,也是对在座其他人的不尊重。同时,你喝了一盅之后,一般还要让在座的人每人喝过一盅,才喝第二轮。 潮汕功夫茶历史悠久,中国茶文化盛行于唐朝,而潮汕功夫茶则盛行于宋朝,贵族茶就是源于潮汕功夫茶,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品茶早已成为潮汕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有潮汕人的地方就会有功夫茶的影子!潮汕人爱饮工夫茶,可以说是达到“嗜茶成性”的程度古人说的天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潮汕某些“老茶客”,却把古人列为末位的茶,破格地晋升为第一位,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泡饮工夫茶。他们不怕俗话说的“早晨空腹茶,劫贼入人家”,而持之以恒,处之泰然。另外,潮汕人把茶叶叫”茶米”, 一种解释就是:潮州人嗜茶若命,茶与米不可分.茶这犹米,故曰"茶米"。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勉强,可是却描出"嗜茶若命"者的形象,也颇为有趣。由此可见潮汕人对茶的情有独钟。

  潮汕地方特色浓厚。独特的韵味地方戏曲——潮剧的古朴典雅的潮汕音乐,成为乡情乡谊的重要载体,牵动着海内外潮人的情思;以清淡巧雅驰名于世的潮州小食香飘四海,令人回味无穷;而功夫茶却最负盛名,蜚声四海,被尊称为“中国茶道”。潮藉大文学家秦牧称 “潮汕功夫茶,堪称中国茶道代表”。

  如果喝茶的过程,来了尊贵的客人,就得撤换茶叶重新冲茶。

  五、茶叶铁观音功夫茶内涵

  潮汕功夫茶整体上有:精、洁、和、思四个特点。精:指的是茶具的精美;洁:指的是茶叶、茶具的洁净;和:和爱本一家,家人一起品茶聊天更能体现家人的和睦,培养感情;思:品茶可以提神,消解疲劳,启发人的思维。 品茶不仅是品茶,还可以用茶的文化底蕴为自己添一抹神韵,用茶的清香之气冲淡生活的烦恼,松弛绷紧的神经,充实自己的情感。苏辙有诗:“闽中茶品天下事,倾身事茶不知劳。”这可见茶的功效。对酒当歌,对茶恣情。 因此,朋友相聚,知己相逢,不妨一同品茶。当然,还要品味融入茶中的文化、风俗,果真如此,品茶才算有了情调。朋友,品一品潮汕功夫茶说不定你还能品味出另一番味道,品味出自己对于茶道的见解。

  潮汕功夫茶文化的表演步骤

  (一)鉴赏香茗:主泡师用茶则从茶仓中取出一壶量的茶叶,置于赏茶盘中,助泡接过赏茶盘,让客人鉴赏干茶,并介绍所用茶的特点。

  (二)孟臣淋霖:用沸水浇壶身,其目的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谓“温壶”。

  (三)乌龙入宫:将茶叶用茶匙拔入茶壶,装茶的顺序应是先细再粗后茶梗。

  (四)悬壶高冲: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满壶口为止。

  (五)春风拂面(刮顶淋眉):用壶盖刮去壶口的泡沫,盖上壶盖,冲去壶顶的泡沫。淋壶可冲淋壶盖和壶身,但不可冲到气孔上,否则水易冲入壶中。淋壶的目的一为清洗,二为使壶内外皆热,以利于茶香的发挥。

  (六)熏洗仙颜:迅速倒出壶中之水,是为洗茶,目的是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

  (七)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烫杯,又谓“温杯”,转动杯身,如同飞轮旋转,又似飞花欢舞。

  (八)玉液回壶:用高冲法再次向壶内注满沸水。

  (九)游山玩水:也称运壶,执壶沿茶船运转一圈,滴净壶底的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影响茶之圣洁。

  (十)关公巡城: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之关羽。此番目的是为使杯中茶汤浓淡一致,且低斟是为不使香气过多散失。

  (十一)韩信点兵:巡城至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戏称韩信点兵。

  (十二)敬奉香茗:先敬主宾,或以老幼为序。

  (十三)品香审韵:先闻香,后品茗。品茗时,以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称三龙护鼎。品饮要分三口进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动心”,茶汤的鲜醇甘爽,令人回味无穷。

  (十四)高冲低筛:冲泡第二泡茶,重复第八步动作。

  (十五)若琛复浴:手法同若琛出浴。

  (十六)重酌妙香:重复第九、十、十一步动作。

  (十七)再识醇韵:重复第十三步动作。

  (十八)三斟流霞:冲泡第三泡茶。铁观音等乌龙茶,内质好,香气浓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美称。因是表演,故只冲泡三次,希望能为来宾带来美好的回味。

  (十九)谢茶敬客:完成整套潮汕工夫茶的冲泡程序。

  潮汕茶文化的精神

  工夫茶是潮汕文化中的精髓。饮茶不仅可以解渴,更是一种艺术。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结构的多元化,潮汕的茶文化正发生悄然变化。传统茶艺的发展越来越精深;饮茶的方式在变,品茶的地点也在变,这一切给潮汕的茶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也给传统的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

  有人说茶文化属于农耕文明,与现代化格格不入,与城市的发展建设步伐不协调,我认为此论大谬。茶无论作为一种饮品,还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所具有的某些特性,刚好是现代社会所需要、所缺乏的。现代社会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需要“和谐”的引领。作为饮食文化、礼仪文化、休闲文化相交汇的潮汕茶文化,在“引领”中越来越成为社会和谐、家庭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积极动力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亮点。在重视家庭传统、礼貌亲情的潮汕地区,茶文化的内涵是对此最好的诠释。《中庸》说:“尽人之性而后可以尽物之性”。潮汕茶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人在操作茶艺过程中所追求、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是和人生处世哲学结合起来的。因此,通过各种渠道和载体进行潮汕茶文化建设,都必须“以人为本”,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经济的关系引入到潮汕茶文化的发展中来。一切有悖于茶文化精神的行为,都要加以纠正、克服,使潮汕茶文化事业永远沿着健康、文明的道路发展。

  潮汕茶文化的习俗

  自古以来,就有以茶代酒,以茶当酒的习惯,而随着茶饮的普遍流行起来,以茶当酒已成为潮汕的习俗和茶文化,由于潮汕是个好客之乡,客人来到都会以茶相待,表示敬重的礼节,所以有着“客来茶当酒”的雅俗,而这种潮汕茶文化也尽显风雅,令人赞叹!

  一说到客来茶当酒,人们就发现茶能解酒、醒酒的功效,那些风流倜傥的才子们也开始以茶反思酒,将茶饮代替了酒。


猜你感兴趣:

1.安溪茶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遵义市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探析论文

3.茶文化论文范文

4.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前景如何

5.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探讨论文

    1312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