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藏獒的疾病(2)
藏獒常见疾病的防治之传染性肝炎
本病是由犬传染性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岁以内的幼年藏獒,常引起急性坏死性肝炎,在临床上常与犬瘟热混合感染,使病情更加复杂严重。本病几乎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是一种常见的犬病。病初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犬的血液中,以后在各种分泌物、排泄物中都有大量病毒,并排出体外,污染外界环境。病愈后还可从尿中排毒达6~9个月之久。因此,病犬和带毒犬是本病的传染源。健康的藏獒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经胎盘传染。该病毒抵抗力相当强,低温条件下可长期存活,在土壤中经10~14天仍有致病力,在犬窝中也能存活较长时间,但加热能很快将病毒杀死。
诊断要点:
⑴流行特点,犬只不分品种、性别、季节都可发生,但以1岁以内的幼犬和冬季多见
⑵临床特征,初期症状与犬瘟热很相似。病犬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渴欲明显增加,甚至出现两前肢浸入水中狂饮,这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病犬体温升高达40℃以上,并持续4~6天。呕吐与腹泻较常见,若呕吐物和粪便中带有血液,多预后不良。多数病犬剑状软骨部有痛感。急性症状消失后7~10天,部分犬的角膜混浊,呈白色乃至蓝白色角膜田,数日后即可消失。齿龈有出血点。该病虽叫肝炎,但很少出现黄疽。若无继发感染,常于数日内恢复正常。
防治措施:
⑴平时要搞好犬舍卫生,自繁自养,严禁与其他犬混养。
⑵尽早隔离病犬,并用高免血清或成年犬血清治疗,每天1次,每次10~30毫升。此外,每日应静脉注射50%莆萄糖液20~40毫升,维生素C 250毫克或三磷酸腺昔 15~20毫克,每日1次,连用3~5天。要节制饮水,可每2~3小时喂1次5%葡萄糖盐水。
⑶预防注射。对30~90日龄的犬接种3次,90日龄以上的藏獒接种疫苗2次,每次间隔2~4周。每次注射用量:五联苗为2毫升,二联苗为1毫升,可获1年的免疫期。1.5~2月龄的犬以15天的间隔接种2次灭活苗,每次1毫升,至少可获6月的免疫力,对犬只有良好的安全性,无任何局部或是全身反应。
藏獒常见疾病的防治之犬瘟热
犬瘟热主要危害幼犬。其病原体是犬瘟热病毒。病犬以呈现双相热型鼻炎、严重的消化道障碍和呼吸道炎症等为特征。该病的后期常出现神经症状。病犬的各种分泌物、排泄物(鼻汁、唾液、泪液、心包液、胸水、腹水及尿液)以及血液、脑脊髓液、淋巴结、肝、脾、脊髓等脏器都含有大量病毒,并可随呼吸道分泌物及尿液向外界排毒。健康犬与病犬直接接触或通过污染的空气或食物而经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
诊断要点:
⑴本病于寒冷季节多发,特别多见于犬类比较集聚的单位或地区。一旦犬群发生本病,除非在绝对隔离条件下,否则其他幼犬很难避免感染。哺乳仔犬由于可从母乳中获得抗体,故很少发病。通常以3月龄至1岁的幼犬最易感。
⑵临床特征,体温呈双相热型(即病初体温升高达40℃左右,持续1~2天后降至正常,经2~3天后,体温再次升高);第二次体温升高时(少数病例此时死亡)出现呼吸道症状,病犬咳嗽,喷嚏,流浆液性至脓性鼻汁,鼻子干燥;眼睑肿胀,化脓性结膜炎,后期常可发生角膜溃疡;下腹部和股内侧皮肤上有米粒大红点、水肿和化脓性丘疹;常发呕吐;初便秘,不久下痢,粪便恶臭,有时混有血液和气泡。少数病例可见足掌和鼻翼皮肤角化过度性病变。此种病犬大多预后不良,有的只是局部性抽搐或一肢两肢及整个后躯的抽搐麻痹、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此类病犬即使痊愈,也常留有后躯无力等后遗症。由于本病常与犬传染性肝炎等病混合感染及继发感染细菌,使症状复杂化。因此,单凭上述症状只可作出初步诊断,最后确诊还须采取病料(眼结膜、膀眈、胃、肺、气管及大脑、血清)送往检验单位,做病毒分离、中和试验等特异性检查。
防治措施:
⑴定期预防接种,中国生产的犬瘟热疫苗是细胞培养弱毒疫苗。为了提高免疫效果,应按以下免疫程序接种。仔犬6周龄时为首次免疫时间,8周龄进行第二次免疫,10周龄进行第三次免疫。以后每年免疫1次,每次的免疫剂量为2 毫升,可获得一定的免疫效果。仍可激发呈现临床症状而发病,这就是某些犬在免疫接种后仍然发生犬瘟热等疫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免疫效果,减少感染率,在购买仔犬时,最好先给仔犬接种犬五联高免血清4~5毫升,1周后再注1次,2周后再按上述免疫程序接种犬五联疫苗,这样既安全可靠,又可减少发病率。
⑵加强兽医卫生防疫措施各养殖场应尽量做到自繁自养。在本病流行季节,严禁将场外的犬带到场内。
⑶及时隔离治疗及时发现病犬,早期隔离治疗,预防继发感染,这是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病的初期可肌肉或皮下注射抗犬瘟热高免血清(或犬五联高免血清)或本病康复犬血清(或全血)。血清的用量应根据病情及犬只身体的大小而定,通常使用5~10毫升/次,连续使用3~5天,可获一定疗效。
⑷加强消毒,对犬舍、运动场应以各种消毒药,如百毒杀、1210.威岛牌消毒剂、次氯酸钠等进行彻底消毒。
藏獒常见疾病的防治之犬冠状病毒病
本病是藏獒的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腹泻,病原是冠状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犬的胃肠道内,并随粪便排出,污染饲料和周围环境。因此,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粪便中的病毒可存活6~9天,污染物在水中可保持数天的传染性。因此,犬群中一旦发生病,很难在短时间内控制其流行和传播。病毒对热敏感,紫线、来苏儿、0.1%过氧乙酸及1:800稀释的1210等都可短时间内将病毒杀死。
诊断要点:
⑴流行特点。本病多发于寒冷的冬季,传播迅速,数日内常成窝爆发。本病的发生虽无品种、年龄、性别之分,但在犬群中流行时,通常都是幼犬先发病,然后波及其他年龄的犬。幼犬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高于成年犬。
⑵临床特征。幼犬症状重剧,呕吐和腹泻是本病的主要症状。病初呕吐持续数天,至出现腹泻后,呕吐减轻或停止。腹泻物呈糊状、半糊状乃至水样,橙色或绿色,水样便中常含有粘液和血液。病犬精神沉郁、喜卧、厌食,但体温一般不高。成年犬症状轻微。本病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与轮状病毒感染相似,而且常与轮状病毒、犬细小病毒等混合感染,诊断较为困难。
防治措施:本病尚无特效疫苗供免疫用主要采取一般性综合措施。对病犬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停喂含乳糖较多的牛奶。口服补液盐,静脉滴注复方氯化钠液,喂给以纠正脱水与电解质紊乱。肌注地塞米松,以改善微循环和治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