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饲养>

蛇为什么会冬眠

曹欣分享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蛇会冬眠,今天学习啦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蛇冬眠的相关情况。

  蛇冬眠的时间

  蛇一般在人蛰前后进入冬眠,惊蛰前后冬眠结束。但不同种类的蛇、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年龄和性别的蛇冬眠的时间也不同,如在浙江烙铁头蛇冬眠期是11月下旬至翌年4月,而五步蛇的冬眠期则是12月初到翌年3月初;又如银环蛇在广西南宁于4月初开始出洞,而在浙江杭州要到5月初才开始活动。一般情况下,蛇冬眠有一定的规律,雌蛇最早,雄蛇居中,幼蛇最晚。在人工养蛇时应注意观察各类蛇在当地的冬眠时间,提早做好蛇冬眠的准备工作。

  蛇为什么冬眠

  在整个脊椎动物的分类上,蛇是比较低等的陆生动物,其组织结构和机能都是原始的,血液和皮肤无保温功能。当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其体温也随之降低,由于体温的降低,体内的酶的活性降低,生化反应速度明显变慢,蛇对外界反应的敏感性降低,当反应速度降低到一定程度,蛇便不能正常活动而进入麻痹状态;当温度继续降低,蛇便会被冻死。为了适应自然环境蛇在自然环境温度降低时,便寻找干燥向阳的山洞、树洞或岩石缝隙进行冬眠,所以冬眠是蛇度过严寒的方法。

  影响蛇冬眠的因素

  影响冬眠的最人因素是温度。由于大多数蛇是在天然洞穴中冬眠,为了成功地冬眠,穴居蛇和一些具有钻洞习性的蛇能把洞扩展得更深+但大多数蛇却只能利用天然的裂缝或其他动物造好的洞穴过冬。所以影响冬眠洞穴温度条件的因素就是影响蛇冬眠的主要因素,主要有洞的深度、气候条件、土壤导热率、洞口的方向及大小、主要的风势以及植被的性质和数量等。自然界发现的蛇洞多在向阳坡面,主要原因是由于蛇冬眠前常在较温暖的向阳坡晒太阳而就近找洞过冬的结果。

  冬眠期间蛇的代谢

  冬眠期间,蛇的新陈代谢降至最低水平,依赖体内积累的脂肪维持着生命的最低需要。冬眠期间蛇的脂肪损失可达30%以上,失重可达10%以上。研究人员陈壁辉在芜湖对红点锦蛇越冬期间肠系膜上脂肪量的变化进行测定,发现冬眠期雄蛇消耗了脂肪总量的50.7%,雌蛇消耗了脂肪总量的46.4%。浙江医科大学对五步蛇成蛇冬眠前后体重的测定,失重率在0.7%一12.9%,幼蛇失重更为明显。

  冬眠期间蛇体内生理也发生变化,吴瑞敏对福州地区眼镜蛇冬眠前后血液成分的研究表明,血液中血糖和甘油三酯的浓度在冬眠前期显著高于冬眠期。这种变化与动物体内生化反应速度有关。

  另外,蛇在冬眠期心率显著减慢,说明代谢水平明显降低。冬眠期较冬眠前血液中白细胞数显著降低,可见蛇在冬眠期间抵抗力低,容易被病菌感染。

  所以,如果冬眠前食物量不够,脂肪积累不多或个体不够健康,冬眠场所不理想,往往造成蛇过冬期间或过冬后死亡。蛇场曾有蛇冬眠期全群死亡的事例,而且还有报道,蛇在自然条件下经过冬眠,死亡率高达34%一50%。据此人工养蛇一定要注意过冬前蛇的选择和饲养,注意过冬蛇的管理。

  蛇冬眠期间的群居性

  冬眠时,多种蛇喜欢群居越冬,野生状态往往在一个洞穴中可发现几条、几十条,甚至几百条蛇,如有人曾发现,在新疆伊犁地区7个洞中有几百条蝮蛇和草原蝰等蛇种一起冬眠;又如印度曾报道,1960年印度旁遮普帮的某地,在一个树洞中发现有2000多条蛇在一起冬眠,而且每条蛇长达1.6—2.1米,这一惊人消息曾在当地轰动一时。在冬眠的洞穴内还发现有蛙、鼠、蜥蜴在一起过冬的现象。

  群居冬眠可以使温度增高1—2℃,并减少水分散失,有利于提高冬眠成功率。同时,还有利于翌年春季蛇出蛰后增加雌雄交配的机会,保持种族延续。但在人工养蛇时,要防止冬眠期间蛇相互挤压成堆而造成伤亡。

    633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