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种植什么比较好
现在正是农闲时节,对于很多农民朋友来说正是考虑种什么的时候。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2018年适合种植的作物,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18年适合种植的作物
1.小麦
10月2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2018年小麦将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确定全国小麦(三等)的最低收购价为每斤1.15元。
这是国家发改委十二年来首次调低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每50公斤最低收购价比2017年下调3元。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小麦最低收购价格首次下调,是我国农业补贴政策更加市场化、更清晰反映供求关系的政策取向表现。
十二年来,我国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从2006年到2017年一路上涨或保持不变。因此,此次下调给部分农民带来的心理冲击比较大。有农民表示要调整结构,不再继续种植小麦了。刘栋却认为,2018年小麦的行情表现值得期待。
正因为价格相比2017年低了,很多种植户可能不会再选择种小麦,这样一来小麦价格自然会上去。所以,2018年,小麦种植依旧是选择重点,种植户可做一定考虑。
2.大豆
目前,我国大豆的进口依赖度较高。银河期货分析师孙禹说: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统计,2017—2018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预计能达到8900万吨,有可能实现连续14年增加。
受比较效益下降、进口冲击等影响,近年来国产大豆的生产出现了下滑,产需缺口扩大。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加大了大豆补贴力度。以黑龙江为例,改种大豆的种植户,每亩可补贴150元;普通大豆种植补贴,则由去年的60元/亩涨到了130.87元/亩,补贴金额出现了翻倍增长。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种植和消费历史悠久,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农业部出台了很多具体措施来积极发展大豆生产,提升大豆的生产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3.杂粮
东北杂粮区,重点鼓励种植芸豆、绿豆等,适当扩种大麦、糜子、谷子、高粱。
华北杂粮区,重点鼓励种植谷子、绿豆、荞麦等生育期短、耐旱、耐瘠薄等杂粮。
西北杂粮区,重点鼓励种植糜子、荞麦、谷子等。
青藏杂粮区,重点鼓励种植青稞,保障藏区口粮供应。
西南杂粮区,重点鼓励种植苦荞、芸豆、蚕豆等品种。
2018年适合种植的中药材
未来价格趋势看好
价格好,亩收益高,评级高,值得种植发展的品种有:射干、白术、知母、蒲公英、桔梗、黄芩、北沙参、党参、牛夕、旱半夏、天南星、柴胡、白芷、徐长卿、苦参、红花、当归、远志、防风、黄芪、川芎、黑枸杞、丹参、附子、急性子、金银花、瓜蒌、天花粉、苦地丁、半枝莲、紫苑、北五味子、太子参、菊花、甘草、贝母类等。
涨幅最大的是蒲公英根,从去年的平均价格16元/公斤上涨到目前的42元/公斤,上涨166%。一些种植户做保健茶打开销路,同时蒲公英种子价格也从几百元涨到上千元,销量暴涨供不应求。知母从去年的18.5元上涨到31元,上涨68%。金银花从85元上涨到140元,涨幅65%。苍术从49元涨到78元,涨幅60%,野生货源少,家种发展缓慢是机遇。家种黄芩从22.5元涨到27元,涨幅20%。家种甘草从11元涨到14元。红花从82元涨到100元。紫苑从14元涨到17元,继续几年来的牛市。大宗品种白术价格坚挺,30元,秧苗走货成百上千吨,市场一片红红火火景象,带领牛市发展。射干紧缺畅销价格又涨,35元,种植者少。
价格趋势比较稳定
可适量发展的品种:山药、枸杞、板蓝根、紫苏、蛇床子、荆芥、鸡冠花、玄参、大黄、穿山龙、木香、皂角、藿香、南沙参、玉竹、白芥子、前胡、玫瑰花、锦灯笼、车前子、连翘、紫草、白花菜子、麦冬、天麻、白芍、茯苓、夏枯球、杜仲、山萸肉、冬花、薄荷、三七、丹皮等。市场弱势品种,关注度低,价格低价徘徊的有:王不留、芦巴子、沙苑子、大力子、薏米等。
价格比去年下滑
价格比去年下滑的品种有:猪苓从190元降到112元,降幅最大41%。大浙贝从110元降到68元。川芎从27元降到18元。荆芥穗从23元降至17元。车前子从27元降至21元。当归从59元降至46元。生地从16元降至13元。东北平贝从150元降至125元。三七从300元降至245元。枸杞、牛夕、地丁、薏米、家防风、鸡冠花、大力子、藿香、北沙参、白芍等有所下降。部分大宗品种价格下降冲高回调。
野生类药材货源紧张价格持续上涨,如北方的关防风、苍术等,南方的羌活、川贝、白芨、重楼、猫爪草等,十几年来一直价高、价涨、产量低、发展慢。新手慎重发展品种,如石斛、西红花、人工虫草、天麻、三七、黄连、人参、西洋参、川贝等,有气候限制,广告太多。北五味子生长周期长,目前看又开始新一轮扩种,上次未及结果就毁种很多。
动物类药材价格多年稳中上涨:水蛭、天龙、蝎子、地龙、刺猬皮、蜂房、蝉蜕等。成功养殖少,野生采集多。
中药材种植要因地制宜:山坡、黏土可选地上部分入药的品种,如红花、金银花、杜仲、益母草、蛇床子等;肥沃的含沙土种效益高的白术、射干、半夏等;盐碱地可种枸杞、板蓝根、甘草等。
现在适合种植的中药材
黄芩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系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作用,主治热病发烧,吐血衄血,肺热咳嗽,胎动不安,痈疖疮疡等疾病。
1简要形态特征
株高约30~120厘米。根圆锥形,主根粗壮,外皮暗褐色。茎四棱形,多分枝。叶对生,披针形,无毛或疏被短毛。总状花序顶生,花偏向一侧,花冠蓝紫色,二唇形,筒部弯曲,上唇3裂,兜状,雄蕊4。小坚果,类圆形,黑色、光滑。
2生长习性
野生于向阳草坡地或荒地上,喜光耐旱,忌潮湿积水环境。以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壤土栽培为佳。忌连作。主产于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南、山西、甘肃、陕西、山东、四川等省区。
3市场与效益分析
黄芩为大宗常用中药材,需求量大,由于野生资源的减少,是近几年才开始大量栽培的品种,由于产种少,发展速度不是很快。1992年每公斤种价为160元,今 年高达220元,2000药材市价8~13元/公斤。由于银黄口服液等产品的问世,黄芩的开发利用日益深入,需求量增加。许多地区生长1年就采收,当年亩 收入1000~1500元左右。如2年收获,加上种籽收入,效益更为可观。
黄芪
黄芪为常用中药。原植物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均以干燥的根入药。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疮等功效,主治表虚自汗、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肾炎等症。
1简要形态特征
蒙古黄芪株高40~80厘米。主根深长,直径1~3.5厘米,圆柱形,有时有分枝。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色。茎直立或半直立,上部多分枝。叶互生,单数羽状复 叶,小叶12~18对,叶片小,呈椭圆形或长圆形,全缘,下面被毛。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有花5~15朵。花冠蝶形,黄色至淡黄色,花萼钟状,密被 短柔毛,5浅裂,雄蕊10枚。花期5~7月。荚果膜质、膨胀、半卵圆形,光滑无毛,内含种子5~10粒。种子肾形,黑褐色或棕褐色。果期7~9月。
膜荚黄芪的区别在于小叶数量少,6~13对,叶片较大一些,先端钝圆或微凹,有时具小尖刺,托叶卵形至披针状线形,荚果被黑色或黑白相间的短伏毛。
2生长习性
黄芪多野生于草原上的干燥坡地或疏林间,喜凉爽气候,耐寒耐旱,怕热怕涝。在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透水力强的砂壤土上生长良好。在粘土和强盐碱地不宜种 植。忌连作,不宜与红花、马铃薯、白术、菊花等轮作。黄芪种子具有硬实性,一般情况下,硬实率可达40%~80%以上。直播当年只生长茎叶而不开花,第二 年才可开花结实,三年以后大量开花结实。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黑龙江、吉林、宁夏、甘肃等地,山东、河北也可栽培。
3市场与效益分析
黄芪属大宗药材之一,每年的出口量和内销量均很大,虽然价格有所波动,但总体来看,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按现行价每公斤8~15元计算,每亩地可收入2000~3750元。
桔梗
桔梗别名包袱花、铃档花,为桔梗科桔梗,以根入药。味苦、辛、性微温。有祛痰止咳、消肿排脓的功效,主治外感咳嗽、咳痰不爽、咽喉肿痛、胸闷腹胀、支气管炎、肺脓疡、胸膜炎等症。
1简要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株高30~100厘米,全株具白色乳汁。根肥大肉质,长圆锥形,外皮黄褐色或灰褐色。茎直立,上部稍有分枝。叶互生,近无柄,茎中、下部叶常对 生或3~4片轮生,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边缘细锯齿。花单生枝顶或呈疏生的总状花序,钟状花,花冠蓝紫色、白色或黄色,裂片5。蒴果倒卵形,成熟时顶 部开裂。种子多数,卵形,黑色或棕色,光滑。花期6~8月,果期9~10月。
2生长习性
桔梗多野生于向阳山坡及草丛中,喜阳 光,喜温和湿润气候,耐干旱,耐寒。宜在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丘陵山区生长。土壤以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丰富的砂壤土或壤土为好,土壤水分过多,易烂 根。主产于安徽、山东、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广西、四川等省。全国大多数省区有栽培。
3市场与效益分析
桔梗为常用中药,除药用外,我国东北、朝鲜等地还大量食用,国际国内市场需求量很大。1992年每公斤价高达12~14元,高价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之桔梗适宜种植的 区域广阔,种植1年即可采挖。按市价每公斤5~7元计算,亩效益可达2000~2400元左右。各地可适当发展种植,并瞅准市场伺机扩大种植面积。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