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饲养>

中华蜜蜂活框饲养技术规范

曾扬分享

  中华蜜蜂嗅觉灵敏,盗性较强,防止盗蜂是管理中蜂的一项主要工作,应随时加以注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华蜜蜂活框饲养技术规范,一起来看看。

  中华蜜蜂活框饲养技术规范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活框养殖管理。

  二、名词术语

  (一)蜂群:由一只蜂王、1000只以上工蜂、少数雄蜂组成的能独立生活的群体。

  (二) 蜂巢:蜂群繁衍生息,贮存饲料的场所。由一个或多个与地面垂直,并列的巢脾构成。

  (三)群势:衡量蜂群强弱的名称,通常以框蜂和公斤蜂重计算。

  (四)巢脾:两面具六角形巢房的蜡板,是构成蜂巢的基本单位。

  (五)子脾:巢房内以卵、幼虫、封盖蛹为主称子脾。以卵、幼虫为主叫卵虫脾。以封盖蛹为主叫封盖子脾。

  (六)粉、蜜脾:巢房内以花粉、蜂蜜为主的巢脾。

  (七)赘脾:在巢框的上梁、侧梁上营造的小块新巢脾。

  (八)土法饲养:巢脾一端固定在附作物上,全部是工蜂建造的自然巢脾,不能随意检查和管理的饲养方法。

  (九)活框饲养:巢脾固定在活动巢框内,能在箱内随意移动,采用人工巢础造脾,可以随时检查和管理的饲养方法。

  (十)繁殖期:蜂群以繁殖蜂儿为主,群势不断扩大引起自然分蜂的时期。

  (十一)流蜜期:外界有一种主要蜜源植物开花,蜂群能生产大量蜂蜜的时期。

  (十二)分蜂热:蜂群内部产生自然王台,工蜂出勤减少,蜂王产卵急剧下降时称发生分蜂热。

  (十三)交尾群:供处女王交尾使用的小群。

  (十四)蜜粉源:能提供蜂群繁殖需要的花粉和花蜜的显花植物开花期总称。提供花粉为主的开花植物称粉源。提供花蜜的开花植物称蜜源。

  三、蜂箱选择技术

  中华蜜蜂十框蜂箱,简称“中标箱”,1983年被国家标准局批准为我国饲养中华蜜蜂的十框标准蜂箱(GB3607-83),并于1984年开始实施。

  中蜂十框标准蜂箱由巢箱、浅继箱、副盖、箱盖组成,各部位的尺寸规格如下:

  (一)巢箱

  内围长440mm、宽370mm、高270mm、板厚20mm。两佃(1壁后下方各有3~5个圆孔巢门。前后壁内面中央留有宽12mm、深3mm的浅槽,供隔离板插入。前壁下沿有两个长120mm、宽20mm的缺口,前面插入一块长386mm、高50mm、厚15mm的巢门板,该板一边开10个圆孔巢门,另一边开两个长60mm、高10mm的舌形巢门,后壁上部开有两个80mmxllomm的铁纱 窗,并各有一块100mm宽可左右移动的木板供开闭。整个箱体外 围上沿加保护条,条宽20mm、高25mm。

  (二)巢框

  外围长420mm、高250mm。上梁宽25mm、厚20mm、长456mm、框耳长28mm,边条长240mm、宽25mm、厚10mm。下梁长400mm、宽15mm、厚10mm。上梁底面不留巢础沟,隔板的尺寸与巢框外围一致。

  (三)浅继箱

  内围高135mm、宽370mm、长440mm、板厚20mm。浅继箱巢框外围长420mm、高125mm。上梁厚15mm、长456mm、宽25mm(各地可根据群势状况灵活采用)。

  (四)副盖

  分板盖和铁纱盖二种,大小与箱体外围尺寸一致。板盖由a、b两块组成。

  A 底箱 B 纱盖 C 继箱 D 箱盖 E 底箱巢框 F 继箱巢框 G 巢门板 H 隔板 I 闸板

  四、养殖场地管理技术

  (一)养殖场地选择

  1、选择蜜源丰富:半径3公里左右的范围内,全年至少有一至两种大宗蜜源的植物,同时还要有多种花期交错的辅助蜜源和粉源植物。

  2、一个蜂场放至蜂群不多于50群为宜,蜂场与蜂场应隔2000M,保证蜂群有足够的蜜源,并减少疾病的传播。

  3、蜂场选择应背风向阳、地势干燥,不积水,气候适宜。蜂场周围有小溪或常年有流水的小溪为宜,但蜂场前不应是水库、湖泊、大河。

  4、蜂场应选择安静、没有牲畜打扰和其它振动的地方建立。蜂场周围应没有工厂、牧场及地质灾害隐患。

  5、蜂场应选择远离人居、远离道路主干道100M以上。

  6、蜂箱用砖块、石块、木架等垫高20~30公分,左右放平,后面垫高2~3cm。蜂巢朝向南、东南、西南向便于蜂早出晚归和低湿季节保温。

  7、数量少时宜单箱并列或双箱并列,数量较多时宜采取分行排列,各行蜂箱相互交错陈列,群距1M,行距2~3M距离较宽为好。应根据地形、地物分散排列,各群的巢门方向尽量错开。

  8、蜂群安置好后不能随意移动。如需要变动位置时,只能以每日0.5M距离逐渐移动,而且巢门方向不能改变。

  (二)中蜂场地基本操作技术

  1、蜂群的检查

  为了摸清蜂群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应通过全面检查、局部检查、箱外观察等方法对蜂群进行了解。

  (1)全面检查

  一般在越冬前、大流蜜期前后和转地放养后进行。全面检查须选择晴暖无风的天气(气温15~25℃),养蜂人员衣着整洁,无异味。动作要稳、准、轻、快。

  (2)局部检查

  对蜂群不定期,进行针对性抽查,了解蜂王是否健全,蜂内是否产生分蜂热,有无病虫害,贮备蜂蜜和花粉的多少等。以便实行正确的管理措施。

  (3)箱外观察

  外界无粉蜜或天气恶劣,不能局部检查时,可通过箱外观察工蜂采集情况进行估计;若工蜂采粉正常,外勤蜂活动积极即内部正常。

  (4)检查蜂群

  检查蜂群时,应进行巢脾的布置。中央是虫卵脾、外周是蛹脾和蜜粉脾。繁殖期加入空脾应置放在子脾之间。

  (5)蜂与巢脾的配比关系

  早春和晚秋蜂多于脾,春夏繁殖期、流蜜期蜂脾相称或脾略多于蜂。

  2、 蜂群的合并

  将失王群或弱群合并成强群,促使其正常发展和采集。

  (1)直接合并

  外界蜜粉源丰富或流蜜期,把弱小蜂群(除掉蜂王)或无王群连蜂带脾直接提入合并。

  (2)间接合并

  外界蜜粉源条件差,早春或晚秋应采用间接合并。晚上把无王群提入有王群内中间用铁纱隔板或有小孔的报纸与有王群隔开,24小时后,两群气味混同,便撤出铁纱或报纸。调整巢脾组成一群。

  3、蜂王的诱入

  蜂群失王,更换老劣王和人工分蜂,都需要给蜂群诱入蜂王。

  (1)间接诱入

  把蜂王提入诱入器中,扣在被介绍蜂群的子脾边角(须前一天把原群蜂王除掉),1~2天后工蜂不再紧围诱入器时,可将蜂王放出,取出诱入器。

  (2)直接诱入

  流蜜期当采集蜂大量外出时,将接受蜂王的蜂群内的王台除净。把蜂王直接放入巢门或巢脾一角,如1小时内不围王,则诱入成功。若蜂王被围,应采取解救措施。

  (3) 被围蜂王的解救措施

  把被围蜂王的蜂球投入盛水碗中,将蜂王救出,轻放在巢脾的框梁上,让它慢慢爬进巢脾。或改用间接诱入。

  4、人工分蜂

  从一群或几群中,抽出部分工蜂、子脾和蜜粉脾,诱入一只新蜂王或成熟王台组成新蜂群为人工分蜂。

  (1) 单群分蜂

  把一群的工蜂、子脾、蜜粉脾分为两群,新蜂群中诱入新王,两群同箱饲养,巢门方向不一。

  (2)混合分蜂

  从几群发生分蜂热的蜂群,提出封盖子脾和工蜂诱入新王组成新群。

  5、自然分蜂和飞逃的控制和蜂团的收捕

  采用人工分蜂,换新王,互换外勤蜂或子脾等能有效控制蜂群发生的分蜂热。针对引起蜂群飞逃的各种不良因素,及时改善能避免发生飞逃。蜂群飞出结团后,用收蜂笼及时收回。

  (1)流蜜期若采集群发生分蜂热,应与繁殖群互换外勤蜂和子脾以清除分蜂热。

  (2)及时消除蜂群内的病虫害、防范盗蜂、避免药物刺激和高温曝晒、补充蜜粉饲

  (3)蜂群飞出结团后,立刻收捕,同时检查飞逃原因;若自然分蜂,应清除群内王台,或另组新群。若飞逃,应清除群内不良因素后,再把蜂团抖入,晚上进行奖励饲喂。

  6、工蜂卵的识别和处理

  失王7天以上,即发生工蜂产卵现象。工蜂产的卵分散。常数粒一房。应立刻诱入成熟王台或产卵王。若诱入蜂王困难,即把原群从原位移开1~2米。原位放一框有王和蜂的子脾。把原群内全部巢脾提出,关闭巢门。次日让工蜂自动飞回原址投巢,再加脾调整。

  7、盗蜂的识别和处理

  当外界蜜粉源缺乏时,在正常蜂群的蜂箱周围出现杂乱飞翔的它群工蜂,巢门发生工蜂互相咬杀,即发生盗蜂。处理方法如下

  (1)零星盗蜂:缩小被盗蜂群的巢门,或在巢门置放杂草使盗蜂不易侵入。

  (2)大股盗蜂:迅速关闭被盗群巢门,喷烟驱除盗蜂。傍晚开巢门放回盗蜂、把被盗群搬走,原位放空箱。

  (3)互相起盗:把全场蜂群的原巢门关闭,另开圆孔巢门。如仍不见效,应立即迁场。

  8、饲喂

  当外界蜜粉源不足或中断时,或者为了加速蜂群的繁殖。需要进行人工饲喂。

  (1)蜜粉源缺乏期:越冬前或早春繁殖时蜂群缺蜜,应用白糖或蜂蜜混合5%~10%的水,文火化开,冷却后用饲喂器饲喂,1~2天喂足。

  (2)春、秋繁殖期,用白糖或蜂蜜加水配成1∶1糖浆,每日饲喂约 200mL,连续作奖励饲喂。

  (3)外界缺乏花粉,而蜂群内没有贮存花粉时,应饲喂天然花粉或者用黄豆粉、干酵母粉、奶粉、蜂蜜按3:1:1:1的比例配成的蛋白质饲料。

  (4)蜂场上提供0.5%食盐水供蜂群采用。

  9、蜂群的保温

  在早春、秋季和越冬期为使蜂群不受损失,必须人工保温。

  (1)蜂群内包装

  在巢内隔板外加保温框或塞入碎棉、稻草等物,付盖上加保温垫。

  (2)蜂群外包装

  蜂群下铺稻草,箱上盖稻草帘和防雪用品。蜂群紧靠,两箱间的缝隙用碎草塞紧。

  10、造脾和巢脾的保存

  繁殖期需要扩大蜂巢时应安装巢础供蜂群造脾。蜂群需要缩小蜂巢时应提出多余巢脾进行保存和处理。

  (1)安装巢础

  在巢框上穿上三道23~24号铅丝,然后把巢框连同巢础平放在埋线板上,用埋线器把铅丝嵌入巢础。

  (2)外界有较丰富的蜜粉源,气温在20℃以上,蜂巢内出现白色蜡鳞和赘脾时,把装好的巢础,在傍晚插在蜜脾与子脾之间,待造成半巢房时,换到卵虫脾之间让工蜂继续修脾并供蜂王产卵。

  (3)巢脾的保存

  从蜂群内提出的多余巢脾,集中存放在空箱内,然后把箱缝及纱窗糊严,暂时留出巢门以供用瓦片上放硫磺点燃放入箱内,然后关闭巢门进行熏杀。半个月后再熏杀一次,然后封闭巢门,放阴凉干燥处保存待用。

  (4)旧脾、坏脾、病脾收集起来进行化蜡,零星蜡屑放入日光晒蜡器内或挤成蜡团留作化蜡时使用。

  (三)繁殖期管理

  蜂群以繁殖期蜂儿为主要活动时称繁殖期

  一般分春夏季和秋季繁殖期。这个时期主要管理措施:注意保温,供应足够饲料。及时扩大蜂巢,人工育王、人工分蜂、双王同箱饲养、防治病虫害等。

  1、人工育王

  利用人工台基在蜂群中培育优质蜂王。

  (1)育王框、蜡碗棒、移虫针是人工育王的主要用具。

  (2)弹力移虫针或用鹅毛管自作的移虫针。

  (3)蜡碗棒由硬木质制作,下端面为直径7~8mm的半球。

  (4)育王框采用内径宽200~250mm,高200~220mm窄式育王框。

  (5) 选择与育王群没有血缘关系或外地引进的良种,在人工育王前20天培育雄蜂。

  (6)育王群与母群的选择:以能维持大群, 5框以上。蜂王产卵力强,抗病能力强、性情温顺为主,育王群与母群应同一血统。

  (7)育王群的组织:用隔王板把全群分为育王区和繁殖区。蜂王留在繁殖区内,育王区内放蜜粉脾和幼虫脾,育王区占原巢门的2/3。或者把育王群的蜂王暂时提出,待王台被接受后再放回。

  (8)育王框上安放直径8mm、深11mm的人工台基,台与台距离9~10mm,每框移入24h内的幼虫15~20条。移虫后立刻提入育王区。次日,再提出育王框,取出台基内的幼虫,再从母群中移入18~ 24h的幼虫,培育成蜂王。

  (9)组织交尾群:复式移虫后10天,从强群中提出1~2框粉蜜多的封盖子脾,带蜂放入一只优质王台(注意不要挤压、倒置)组成交尾群。

  (10)王台应粗壮,蜂王出房后王台底有剩余王浆,蜂王体格健壮,颜色鲜明。

  (11) 蜂王交尾丢失后,再放入一个成熟王台,若两次交尾都丢失,此交尾群应合并。

  2、双王同箱饲养

  以克服群势小、保温差的缺点,一般采用人工分蜂组成,以母女同箱或姊妹同箱饲养为宜。

  (1)早春原群发展到4~5框蜂时,在箱中间加隔离板,从原群中提出一框封盖子脾,一框蜜粉脾及一框幼蜂放在隔离板一侧,开侧巢门诱入成熟王台、新蜂王交尾成功后形成新群同老群同箱饲养。两个弱群也应同箱饲养。

  (2) 若工蜂偏集一群时,应调整群势,改变巢门方向。

  (3)夏季:流蜜期或平均气温在25℃以上时,一般不宜双王同箱饲养。

  (4)当群势发展到5个巢脾时应改为单群饲养。

  3、流蜜期的管理

  (1) 当大宗蜜源植物开花如:油菜、枣、乌桕、野桂花、八叶五茄、野坝子(香薷)等工蜂大量出外采集花蜜,并大量生产蜂蜜时为流蜜期。

  (2)采蜜群一般在6框以上,以新王为宜,春夏二季应及时控制分蜂热,秋末采蜜意蜂群保温。

  (3)阴雨天多时,应及时控制分蜂热。

  (4)子脾上周贮蜜区大部分封盖或空脾、边脾的蜂蜜大部分已封盖时,才能取蜜。

  取蜜具体步骤:抖蜂→割蜜盖→放入摇蜜机摇动1~2min→取出空脾→放回原群。

  蜜源不集中,但延续时间长的流蜜期,应采用多次抽取。而且在室内摇蜜。

  取蜜工具:摇蜜机、蜜桶、割蜜刀、蜂扫、面网。

  使用前必须用清水洗净、晒干后使用。

  摇蜜机内必须没有铁锈及机油污染。最好使用木桶或塑料桶制成的摇蜜机。

  摇蜜机流出的蜂蜜必须经24目以上的铜网或绢布过滤,除去杂质,存放在内涂树脂的蜜桶或水缸中。

  贮存的蜂蜜必须在当年售出。

  含水分大的蜂蜜,已发酵的蜂蜜不得到市场销售,留作饲料使用。

  4、短途转地放蜂

  (1)转地前的准备

  应详细了解转运目的地的蜜源情况,放蜂密度。然后调整转地的蜂群,固定巢脾,启开纱窗,关闭巢门。

  用距离卡从两端固定巢脾,每个巢脾的两面都需留有蜂路。

  每群箱内尽可能用巢脾和空框装满。

  (2)转地途中的管理

  运蜂应于早晨或晚上,巢脾与运行方向一致。热天转运注意通风、遮荫。途中停留不宜超过1h。注意防止蜂群热闷而死。

  (3)转入新场地后蜂群的管理

  立即卸车,3~5群为一组,分散摆开而且巢门方向错开,蜂群安定后,及时松卡、整理蜂群。

  置放好蜂群,关闭纱窗,然后间隔和分批打开巢门。

  若打开巢门出现飞逃的蜂群,重新关闭巢门,待晚上再启开巢门。

  待蜂群安定后,立即松卡,抽出多余的空框、空脾。检查蜂群,如发现坠脾,失王应及时处理。

  5、蜂蜜四季管理

  春季管理

  (1)适时扩大蜂巢,加速蜂群群势增长。

  (2)蜂场设置喂水器,并定期进行消毒。

  (3)定期检查蜂群(晴天温14℃以上时),清除箱底死蜂、蜡渣、霉变等污物,保持箱底清洁。

  (4)保持官密集群势,保持强群繁殖,确保春繁扩群快速。

  (5)防治螨虫。用杀螨剂连续杀螨2~3次,隔2天一次。

  (6)箱内外保温。地面上放置20~30㎝厚地干草,蜂箱放在干草上,顶盖小草帘,外盖箱盖,后壁和两侧用草帘包裹,保持箱内空气流畅。白天掀起草帘等覆盖物,便于蜜蜂飞翔。

  (7)奖励饲喂。调整蜂群当天晚即可进行奖励饲喂,喂稀糖浆。每日每群喂粮浆100~200g,有蜜源时少喂或停喂。奖励饲喂的饲料必须消毒过或确认无带病毒饲料。

  (8)箱内保温物随巢群扩大摘除,箱外保温物蜂发展满箱、气温稳定时撤除(先撤除上面,再撤除周围,最后撤除箱底)。

  (9)低温阴雨天要给蜂群巢门每天喂水,补加粉脾于蜂巢外侧。

  夏季的管理

  (1)更换蜂王。在4~6月期间,把全场的蜂群更换成当年的蜂王。

  (2)定期全面检查,毁净自然王台,加强通风,防止自然分蜂。

  (3)采用遮阴、洒水等措施为蜂群生产和繁殖创造适宜温度和温度。

  (4)巢上喂水。晴热天气在午时用清水打温布在箱顶覆盖。

  (5)防止盗蜂,防除胡蜂、多蟾蜍,预防卷尾病。

  渡夏管理

  (1)7月底至8月底野外蜜粉源缺乏,持续高温,这个时期称渡夏期,渡夏前,合并两框以上的弱群,把各群调整至4~5框群势,清除箱内或巢脾上的巢虫。群内应有1~2框半封盖蜜脾。

  (2)管理:遮荫、供水、少开箱检查,及时控制蜂群产生飞逃“情绪”。

  把蜂群移到树荫下或屋檐下,或搭凉棚。中午高温时,在蜂箱四周洒水降温,适当开大巢门。

  以箱外观察为主,若发现工蜂出勤少,应在傍晚开箱检查,根据情况改善箱内条件。

  把蜂箱垫高以防蟾蜍及蚂蚁为害,并经常捕打胡蜂。

  (3)渡夏后的检查:9月初,野外出现零星蜜粉源,蜂群开始繁殖时,对全场蜂群进行全面检查,调整群势,清除巢虫,合并弱群并进行奖励饲喂。

  (4)具立体气候的山区,可以把蜂群转运到高山进行渡夏。

  秋季管理

  养蜂者把一年作为养蜂的开始,秋季管理的重点是为蜂群越冬及来年早春系列作准备。要防止出现7月强、8月弱,9月螨严重的现象。

  (1)适时培养和更换蜂王,更换前,必须对全场蜂王进行一次鉴定,分批更换。采取适当措施促进蜂群繁殖,培养适龄越冬蜂,保持巢内饲料的充足仍是一项关键的技术措施,同时结全换王和分巢治螨等措施,在继箱群哺育力过剩的基础组织多王群繁殖越冬蜂。

  (2)适时断子,防治蜂螨,第一步,在8~9月,结合秋季育王,在组织交尾群时提出封盖子脾,使原群无封盖子脾,并先对原群用药,待新群(交尾群)子脾出房,蜂王交尾成功,所产的卵孵成幼虫以后,对新群进行治疗;第二步,在蜂群进入越冬并自然断子初期(各地断子始期不一)在9~11月进行药物治疗。治疗务求彻底,注意的是,用药前,先喂蜂,同时在人为断子时,蜂群中至少留卵脾一框以上。

  (3)通贮备越冬饲料,越冬饮料中不得含有甘露蜜。

  (4)注意防止农药中毒。

  冬季管理

  (1)越冬前要选择好室友外越冬场所,要求清洁卫生、背风向阳,干燥安静。备好越冬保温材料,以20~30群为一组,或以2群、5~6群为一组不等,用草帘把蜂箱左右和后面围住,箱底垫15㎝左右的干草。

  (2)越冬前期应调整蜂群群势,适当缩群、紧脾,留足越冬饲料,布置越冬蜂巢。

  (3)越冬期间不宜开箱检查,加强箱外观察,调节蜂巢巢门,加强蜂巢保温,加强强群及双王群的管理,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

  (4)越冬后期就注意补充饲料和预防蜂群下痢病,选择晴暖的天气进行蜜蜂排泄飞行。

  (5)越冬期补充饲料时,应使用消毒过后饮料或确认无带菌病的饲料。

  越冬管理

  蜂群在冬季平均气温长期处于零度以下的时期。群内停止哺育幼虫,蜂群结团,并停止采集活动。

  (1)选择背风、干燥、安静的地方作为越冬场所,并遮蔽阳光,使蜂群安静

  (2)管理:越冬期非特殊原因不开箱,采用箱外观察来掌握蜂群情况,并采取相当措施。

  在巢门侧耳倾听时发出轻微的“嗡嗡”声或轻叩箱壁发出“嗡嗡”声,马上静下来,属正常情况。

  发现工蜂在巢门口进出抖翅,箱内声音混乱表明可能失王。应在晴暖的中午开箱检查,若失王应诱入储备王,或并入他群。

  蜂群宣闹不安,从巢内掏出断头缺翅的死蜂,并有巢脾碎块,可断定是鼠害。应及时驱杀,查找鼠洞予以堵塞。

  如听到箱内骚动声,经久不息,蜂团散开,表明箱内缺蜜,应及时贴蜂团,加入蜂脾。

  缺水时,蜂群出现不安,从巢门掏出蜂蜜结晶。可在巢门喂0.2%的食盐水。

  五、蜂具选择技术

  (一)面网

  面网是管理蜂群保护操作者头部和颈部免遭蜇的用具。

  (二)起刮刀

  养蜂的专用工具。一端是弯刃,一端是平刃。用他撬动副盖,刮铲蜂箱内的污物。

  (三)喷烟器

  镇服或驱逐蜜蜂的工具。使用时,把纸、干草或麻布等点燃,置入发烟筒内,盖上盖嘴,鼓动风箱,使其喷出浓烟,注意不要喷出火焰。

  (四)蜂扫

  主要用来扫除巢脾上附着的蜜蜂,是长扁形的长毛刷。

  (五)蜂具凳

  可放置管理用的蜂具和记录本,检查蜂群时当时坐。

  (六)隔王板

  是控制蜂王产卵和活动范围的栅板,工蜂可自由通过。平面隔王板是把育虫巢和贮蜜继箱分隔开,便于取蜜和提高蜂蜜质量。框式隔王板可把蜂王控制在几个脾上产卵。

  (七)饲养用具

  饲喂蜜汁或糖浆的用具有多种,常用的有:瓶式饲喂器、框式饲喂器。

  六、卫生防疫

  (一)蜂场及蜂具卫生

  1、消毒剂

  应使用对人和蜂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和对设备没有破坏性,并不会在蜂产品中产生有毒积累的消毒剂。

  2、蜂场环境的卫生消毒

  (1)每周要清理一次蜂场死蜂和杂草,清理的死蜂应及时深埋。

  (2)蜂场每季应用5%的漂白粉乳剂喷洒消毒一次。

  3、蜂机具的卫生消毒

  (1)使用前可用0.2%的过氧乙酸或0.1%的新洁尔灭水溶液洗刷消毒。

  (2)起刮刀、割蜜刀

  经常用酒精喷灯火焰灼烧消毒或75%的酒精擦洗消毒。

  (3)蜂帚、工作服

  经常用4%的碳酸钠水溶液清洗和日光曝晒。

  (4)巢脾的消毒与保管

  巢脾的消毒

  乙酸或0.1%的新洁尔灭水溶液中的一种浸泡12小时以上对巢脾进行消毒,消毒后的巢脾要用请水漂洗晾干。

  巢脾保管

  储存前用96%-98%的冰乙酸,按每箱体20ml-30ml密闭熏蒸,以防止大、小蜡螟对巢脾的危害。保存巢脾的仓库应清洁卫生、阴凉、干燥、以避免巢脾霉变。

  (二)蜜蜂致病敌害的防疫

  1、蜜蜂病害的分类:蜜蜂病害分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

  传染性病害包括病毒病害(囊状幼虫病、麻痹病)、细菌病害(非洲幼虫腐臭病、副伤寒病、败血病)、真菌病害(白病、黄曲霉病)。

  原生动物病害(孢子虫病、变形虫病)及寄生虫病害(蜂螨等)。

  非传染性病害是指由不良环境因素所引起的病害,常见的有卷翅病,农药中毒等。

  2、蜜蜂病害防治的原则

  (1)引用抗病蜂种,坚持常年饲养强群,保持蜂群和蜂机具的清洁卫生,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减少和预防蜜蜂病害的发生。

  (2)注重蜂群及蜂机具的消毒灭菌,杀死和减少病源的传播。

  (3)禁止使用土霉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甲硝唑等国家禁用抗生素类药物和有毒药物。

  (4)提倡综合防病,中草药治病,做到对症下药和分区用药,如确需使用药物治疗,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中华蜜蜂饲养技术

  中蜂嗅觉灵敏,盗性较强,防止盗蜂是管理中蜂的一项主要工作,应随时加以注意。最好在巢门闸板上分两排打6—8个小孔,孔径5—5.5mm。在饲养过程中,根据群势变化开放或堵塞小孔数。箱缝用塑料胶带封严。

  中蜂叩旧脾的习性是与其对巢虫(蜡螟)抵御能力差有关,饲养中蜂要勤造新脾更换旧脾,换出来的旧脾除保存少量采蜜期使用外,其余应及时淘汰化蜡,防止蜡螟卵虫带入蜂群,加高箱底与巢脾下梁间的距离,至少要有40毫米的间距。或者采用活底蜂箱,以便随时清除箱底上的蜡屑,以防蜡螟产卵。

  野生中蜂的蜂巢是:中心部位多为蛹脾,蛹脾外边是虫脾,虫脾外边是卵虫脾,卵虫脾外边是未造完整的新脾。整个蜂脾呈半球形各脾上部都有较大范围蜜粉圈,子圈均在各脾下部。因此管理中蜂不必过分强调调脾,繁殖期内尽量减少开箱次数,以免扰乱蜂群的正常生活秩序。

  为适应中蜂结团在巢脾下部、结团紧密这一生活习性。越冬蜂巢的布置应是:中心部2—3脾上部有蜜下部空房的半蜜脾或者少半蜜脾,外边各放一快张下部有少量空房的大蜜脾。因为中蜂为保持结团的紧密,往往要叩掉巢脾下部的大片巢脾。如果都是蜜房,蜜蜂在叩脾过程中就大量吃蜜,吃蜜太多,积粪过多,越冬后期下痢,将会造成严重损失。

中华蜜蜂活框饲养技术规范相关文章:

1.中蜂活框饲养技术

2.中蜂活框饲养的方法

3.中华蜜蜂过渡式管理的技术

4.中蜂饲养管理技术

5.中蜂冬季饲养管理方法

6.中蜂饲养的技术

    2785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