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肉牛的经济效益分析
我国的肉牛业仅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就从一个主要为种植业提供畜力的不发达的家庭副业,发展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商品性肉牛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饲养肉牛的经济效益分析,一起来看看。
饲养肉牛的经济效益分析
散养户育肥长期处于亏本经营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中国农业经济研究组(以下简称“研究组”),在1997年~2006年与笔者及国内的其他学者合作,对我国肉牛业发展的经济社会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走访了许多省份的散养户、专业户以及不同规模的养殖企业。通过调查,研究组发现,我国的散养农户养牛的净收益为负。
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农村,一个散养农户一般饲养1头~3头母牛不等,主要用于农耕,常以农作物秸秆、饲草及自产的少量谷物作为饲料。这些散养农户养牛规模虽小,但却是我国肉牛业的主要生产者。研究组对这些散养农户1998年的财务状况分析结果表明,他们的肉牛生产处于亏损状态,毛利润为-229元,净利润为-898元。
研究组认为,在上世纪90年代,农户之所以在亏本情况下仍然坚持养牛,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推出了一系列肉牛养殖的鼓励政策,特别是“秸秆养牛计划”。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散养农户不是按照市场机会成本来计算劳动力的投入,导致这部分生产要素的价值被低估(或者根本没有计入成本),从而养牛表面上对于散养农户来说还是有利可图的。
尽管近几年散养户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同时,价格体制、生产体系得到显着改善,技术效率也大幅提高,但是,散养户养牛亏损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根据研究组2006年对中原肉牛带的一些农户调查,若将肉牛养殖的投入、产出按市场机会成本计算,农户勉强能获得每头75元的毛利润。但是,由于该地区农户具有更多从事其他农业活动及非农活动的机会,所以必须将农户自己的人工机会成本从毛利润中扣除。在这种情况下,散养户的净利润为每头-523元。
专业户育肥长期微利
专业户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于散养户,其中一个主要区别是,专业户的大部分收益来自专业化养殖,且生产规模较大,其养牛所需大部分生产要素需要外购,并且产出需要外销。因此,专业户在进行财务核算时需要把各项投入均按市场价值计价。人工成本是肉牛饲养的必要成本,无论是农户自家劳力还是雇佣劳力均应按市场原则计价。考虑到人工成本所占比例较大,且存在显着的机会成本效应,专业户很有可能是以“是否获得净利润”作为他们经营的“底线”。另外,专业户与市场关系更为密切,风险更大,也更直接受到来自技术创新及管理模式创新的影响。
上世纪90年代末,无论是养牛收入还是整体务农收入,专业户均高于散养户。但由于经常发生阶段性市场波动,农户整体上长期处于微利状态,甚至是亏损状态。截至2006年,专业户的净利润已经下滑至每头127元。
随着混合饲料的采用以及肉牛饲养及管理水平的提高,专业户更加重视出栏肉牛的活重。为此,先进技术的采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说,肉牛活重每增加1%,收入将增加3%。众所周知,肉牛活重的增加离不开追加饲料。但对于专业户来说,其面临的主要风险并非来自饲料价格。因为,饲料价格每上涨1%,收益仅相应减少1%,并没有放大效应。这反映出同西方国家的肉牛育肥场、中国的养猪业及家禽业比较,肉牛育肥专业户对谷物市场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
事实上,决定专业户收入的最主要因素取决于农户购入的架子牛与出栏肉牛之间的差价。对于专业户来说,经营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够买到价格低廉的架子牛,进而谋求出栏肉牛能够卖出更高的价格。但是,这几年的事实证明,要获得这样的差价是十分困难的,并且颇具风险性。
规模化育肥赢利水平低
中国农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规模化生产,其目的在于获得规模经济效益。郎沃斯等把我国肉牛的规模化育肥按其经营规模大小,概括为4种不同类型的育肥场。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肉牛规模化育肥场效益普遍较低,尤其是那些生产规模小、开工率不足的小型育肥场更是如此。
育肥场财务分析结果显示,由于饲料成本占整个生产成本的比重相对较小(1996年与2006年的饲料价格相当),所以肉牛饲养的赢利状况对饲料价格的敏感性并不是特别突出。但架子牛与出栏肉牛之间的买卖差价却对育肥场的赢利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然,架子牛的增重也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
根据研究组对山东德州育肥场的调查,制订合理的架子牛采购方案,对育肥场能否赢利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当地,育肥场采用舍近求远的采购方案,将架子牛的进货渠道由原来的山东莱州转到辽宁的北宁。在北宁,有许多中间商为前来采购的客户提供购买、装运、检疫及结算服务。虽然这部分费用高于就近购买(每头平均多付70元),但可被随之带来的更高差价所弥补。那么,为什么会形成买卖差价呢?首先,北宁是个相对落后的地方,所以架子牛的价格相对便宜。其次,发展养殖业的计划在该地区已经开展了近20年,因此,架子牛的市场供应比较充足,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山东省内购买架子牛会带来近每头126元的亏损;而转到北宁购买,每头便赢利339元。买卖差价的形成,使肉牛生产者和经营者必然会产生强烈的交易动机,也就极大地促进了各区域之间的活牛贸易。
肉牛的饲养管理方法
一、牛的生物学特性和饲养管理一般原则
1、牛的生物学特性
经过人类长期驯化饲养后,牛表现出一些特定的生物习性,了解这些习性有助于科学饲养。
(1)牛有恋群性。牛喜欢小群活动,一小群3-5头,当有其他牛来到时,会引起争斗。新引进的牛要先进行大群饲养,待个体间互相熟悉后,再进行分群,可减少争斗,防止产生不必要的损失,舍饲时最好采用对头式拴系,使牛有安全感,解除后顾之忧,放心采食。
(2)对环境适应性强。从其他地方引入的牛,只要自然环境接近,能较快地适应新环境。在易地育肥时,如果产地与引入地的环境条件一致有助于肉牛的生长。肉牛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强于高温,当环境温度超过27℃时,采食量减少,影响生长。环境温度低于8℃时牛的维持需要增加,采食量增加,又浪费饲料。因此,牛舍要注意夏季防暑、冬季防寒,舍内温度控制在8—12℃为好,相对湿度不高于85%。
(3)牛爱吃新鲜干净的饲料,不爱吃长时放置的精饲料,特别经拱食黏附鼻镜黏液的饲料。因此,喂料时应做到少喂勤添,要将料槽中剩余的饲料及时清扫,晾干后再喂。
(4)采食不仔细,有反刍的特性。(要注意粗精料中的异物、如铁钉、铁丝等)
在饲养肉牛时,要保证牛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进行反刍,消化食物,否则会导致消化不良,引起疾病。
(5)饮水量大。饮水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环境温度、生理状况、年龄、饲养方式等。气温升高,需水量增加;泌乳牛需水量多,每产1㎏牛奶,需水3—4㎏;代谢旺盛的犊牛需水量多;放牧饲养较舍饲牛需水量多1倍。一般情况下,牛的需水量可按每千克干饲料需水3—5㎏供给,每天在喂料后供给饮水。中午可增加一次饮水,夏季一定保证水的充分供应,最好自由饮水。
2、饲养管理的一般原则
(1)科学配制日粮,满足牛的营养需要
牛是反刍动物,有着容积很大的前胃。前胃能使饲料发酵软化,瘤胃内微生物的活动,可以消化大量粗饲料,合成菌体蛋白,为降低肉牛饲养成本提供了可能。因此,肉牛生产中,不管处于哪个生理阶段的牛,粗饲料的供应是必不可少的,根据饲料标准,配制日粮要做到精、粗、青饲料的合理搭配,饲料种类多样化,适口性要好,易于消化,配制的日粮要做到营养全价平衡。
犊牛要及早放牧或补饲植物性饲料,促进前胃的发育和前胃机能的完善,提高身体素质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给生长牛(或架子牛)提供尽可能多的粗饲料,补饲少量精料,促进牛骨架的发育,降低饲养成本。育肥牛则采用高精料日粮快速催肥,缩短饲养周期,提前上市,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
饲喂要做到“四定”,即定时、定量、定序、定人,根据每天的饲喂次数,将饲喂时间固定在一天的某几个阶段,时间相对固定,不要随意更改。饲喂顺序也应确定,一般采用先粗后精再饮水的做法,饲喂顺序一旦确定也不得随意变动。
(2)做好牛的疫病防控
制定牛舍及牛场的消毒清洗计划,减少病原微生物,控制疾病的发生。制定科学规范的免疫程序,及时做好疾病防治工作,防止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发生。对断奶犊牛和育肥前的架子牛要进行驱虫、健胃。
(3)加强饲养管理
在生产中要求饲养人员做到“五看五注意”,既:看牛吃料注意食欲;看牛肚子注意是否吃饱;看牛动态注意精神;看牛粪便注意消化机能;看牛反刍注意异常;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与兽医人员联系。
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牛粪便要及时清运到指定地点,清扫牛床,保持牛舍内清洁卫生。牛舍周围应保持整洁,定期清扫,清除野杂草,减少蚊蝇滋生。清粪喂料工具应严格分开,定期消毒。保证牛槽内有水。
坚持刷牛体。促进牛体血液循环,保持牛体清洁,增加皮肤新陈代谢,防止疾病互相传染,有利于牛体健康。一般讲,牛较适宜的环境稳定为5—21℃,超过或低于这一范围对牛生产力的发展不利。夏季可给牛通风,定时给牛体牛头淋水等措施降温,冬季可采取加垫草、关门窗等措施提高舍内稳定。
加强运动,提高体质。运动有利于牛新陈代谢、促进消化,增加对外界环境急剧变化的适应能力,防止牛体质衰退和肢蹄疾病的发生。
犊牛的饲养管理
犊牛是指从出生到6月龄的哺乳牛。犊牛饲养水平的高低,管理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成年牛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1个月内的牛主要是以母乳为营养来源。大约从2周龄开始学吃草料,随着瘤胃、网胃和瓣胃的迅速发育,消化功能不断完善、采食的草料不断增加,使犊牛逐渐由依靠母乳生活过渡到以饲草料为主。
初生犊牛的护理
犊牛出生后,首先应清除口腔和鼻镜内的黏液,以免影响呼吸而导致窒息,其次要擦净牛体黏液,特别是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更要及时进行,以免犊牛受凉。三是断脐带,在擦净犊牛体躯后,往往自然扯断脐带,否则在距犊牛腹部10-15㎝处剪断脐带并挤出脐带中黏液,然后用碘酊充分消毒,防止发生脐炎。正常情况下,脐带在出生后1周左右干燥脱落,否则可能发生了脐炎,应及时治疗。
2、犊牛的哺育
(1)早喂初乳
母牛分娩后5—7天分泌的乳汁叫初乳。初乳期一般为4—7天,结束后应转入犊牛群,用混合乳饲喂。
犊牛初生后,必须在2小时内哺食初乳,越早越好。作法:用中、食指置桶内乳中倾斜让犊牛吮吸舔饮,3—5天习惯后,犊牛可自行舔饮,因犊牛后天免疫力有70%以上是通过初乳而得。初乳的作用:一是能提高对病菌的抵抗力;二是能满足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三是有利于犊牛胎粪的排出。
喂量:按犊牛体重的1/5—1∕6确定喂量,分三次喂之。温度:水浴加热到35—38℃.切记:不可让犊牛自行吸吮乳头。
(2)哺喂常乳
肉用犊牛常采用母牛直接哺乳的办法,30日龄内的犊牛营养来源主要为母乳,因此应养好母牛。也可采用人工哺乳。
(3)适时补饲青粗饲料及精料
一般讲,母牛泌乳能满足3月龄内犊牛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犊牛在出生后20天左右开始出现反刍,50天左右瘤胃微生物区系已经初步形成,具备一定的消化植物性饲料的能力,7—10天开始训练犊牛采食精料。精料最好是专门配制的犊牛料,精料补饲量应由少到多,逐渐增加。开始时每天每头可喂15—25克,1月龄后可增加到250—500克。
(4)保证清洁充足饮水
从犊牛出后第一天开始就要供给清洁的饮水,让其自由饮用,特别是在补饲期间,犊牛的饮水量更大,保证饮水的供应,能促进犊牛增加采食量。饮水最好是自来水或井水,不可饮用污水,废水和泥塘水。冬季忌饮冰碴水,最好饮用温水。
(5)犊牛早期断奶
早期断奶是指将犊牛的哺乳时间缩短至2个月内,减少哺乳量,提高犊牛成活率的方法。大量试验证明,延长哺乳时间增加哺乳量可提高犊牛的日增重和断奶重。但不利于犊牛消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机能锻炼,而且影响母牛的健康,体况和生产性能。
育成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满6个月已断奶的犊牛即进入育成期,育成牛饲养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成年牛的利用性能,这一阶段饲养管理的重点保证牛的正常发育和适时配种。刚断奶的牛消化机能较差,所供给的饲料质量要好、要便于牛的消化吸收。育成期也是小牛快速生长的时期,要保证日增重在0.4㎏以上,否则会使小母牛初情期和适宜配种繁殖年龄推迟。
育成母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1、断奶至12月龄
这时母牛正处于生理上最高生长速度时期,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日增重较高,母牛的性器官开始发育。这一阶段在饲养上应给予大量的优质牧草、干草、青贮饲料和多汁饲料,同时要求补饲一定量精饲料,根据牛体重大小和青粗饲料质量不同,每头牛每天用量为1.5—2.5㎏.
2、12—18月龄
育成牛消化器官的发育已接近成熟,又无妊娠和产乳的负担,如能采食到足够数量优质青粗料,即能满足牛的营养需要,如果粗料质量不佳时,可考虑适当补喂精料。此阶段青粗料应占日粮干物质的70—75%,混合精料占干物质的25—30%,每日约补饲精料2—3㎏,可考虑在运动场饲槽放置干草、玉米杆、青贮等。
3、18—24月龄
这时配种受胎,生长速度减慢,体躯向宽深方向发展,一般情况下,可仍按育成牛饲养,在分娩前2—3个月加强营养,以保证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如果这一阶段营养过于丰富,容易在体内大量沉积脂肪,影响母牛的繁殖,失去利用价值。日粮应以品质优良的青干草、青贮饲料和多汁饲料等为基本饲料,少喂或不喂精料。在妊娠后期,每日补精料2—3㎏.
对育成母牛,需要加强运动,保持良好的体质。在舍饲的条件下,每天要有2小时以上的驱走运动。
为了刺激乳腺发育,对12月龄至初配育成牛每天按摩乳房一次,18—24月龄怀孕小母牛每天按摩2次,产前1—2日停止按摩。每次按摩时要用热毛巾敷擦乳房。
运动可增强妊娠牛的食欲,促进消化,有益健康,对顺利产犊及产后恢复有很大的好处,因此必须进行适度运动。在分娩前2周应将牛移入产房单栏饲养。
母牛预产期的推算方法:
母牛的妊娠期一般为275—285天,平均为280天。产犊日期可用下列公式推算:
配种月-3﹦预产月配种日+6﹦预产日
例如:2009年10月6日配种,即10-3﹦76+6﹦12
预产期为2010年7月12日。
肉牛的繁殖技术
牛的繁殖是用优质公牛细管冻精通过人工授精,使母牛受胎,产犊而完成。繁殖是增加牛的数量,提高质量的必要手段。在营养与饲养管理条件满足其需要的情况下,母牛一年可繁殖一胎,一头母牛终生可产犊5—9头。
现有的肉用杂种牛体成熟期通过改良有所提前,一般适宜的初配年龄母牛为20—24月龄,体重达300㎏以上。如果发育不好,营养不良,体重达不到标准时,可适当推迟配种年龄。
杂种母牛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范围在18—24天。一般正常母牛发情的间隔时间是不变的。配种时间,一般是早晨发情表现,晚上配种,为了准确起见,第二天早晨再复配一次;晚上发情,次日配种,次日早、晚各配一次。掌握好配种时间,是提高母牛受胎率,防止空怀的重要环节。
饲养肉牛的经济效益分析相关文章:
3.肉牛饲养成本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