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饲养>

犊牛饲养管理

曾扬分享

  犊牛一般指从初生到断奶阶段(一般6-8月龄断奶)的小牛。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是牛整个生命过程中最为迅速的时期。因此,要认真做好犊牛的饲养管理工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犊牛饲养管理,一起来看看。

  犊牛饲养管理

  1 初生犊牛的护理

  犊牛出生后第1 个小时

  1)促使犊牛呼吸。犊牛出生后首先要剥掉胎衣,清除口腔和鼻孔中的黏液;如果犊牛呼吸困难,可将其后肢提起、拍打胸部,使黏液从口腔流出,直至听到犊牛的叫声,然后用布擦干净口腔内的黏液。

  2)断脐。用无菌手术剪在距离脐孔10~15 cm处将犊牛脐带剪断,并用碘酒消毒,防止脐带感染。

  3)登记。要及时给犊牛打上耳标,建立档案,并进行登记,以免混群后登记错误。登记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4)饲喂初乳。母牛产后1~7 d 内分泌的乳汁叫初乳,初乳内含有较高水平的蛋白质、溶菌酶、抗体、镁盐、维生素A 等,这些物质对犊牛胎便的排出及其免疫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犊牛出生后应喂给1 kg 的初乳,过5~6 h 再吃上1 kg的初乳;如果犊牛在24 h内吃不上初乳,抵抗力(特别是犊牛对大肠杆菌的抵抗力)就会大大下降,易引起犊牛拉稀甚至死亡等。犊牛的初乳喂量为3~4 kg/d(要根据个体的大小而定),每日喂3 次;一定要控制奶温在36~38 ℃,低于或高于这个温度都会对犊牛造成不良影响。

  5)隔离饲养。对犊牛进行登记后要将其与母牛隔离开,以免母牛不慎伤到犊牛。有条件的牧场或者养殖户最好用单栏饲养;如果场地宽敞还可用犊牛舍,舍旁挂标示牌(以免饲养人员记错),舍内垫好填料。这样可以避免犊牛之间传染疾病,减少犊牛的发病率,提高其成活率,使犊牛快速成长(一般在犊牛舍饲养3 个月为好)。

  犊牛出生后第1周

  在犊牛出生后的第1 周最好要为其去角,以免长大后与其它牛只互伤或伤害饲养人员。犊牛去角有以下2 种方法。

  1)用电烙铁烫。犊牛固定好以后,用湿毛巾把角部周围的毛打湿,并将烧好的电烙铁放在犊牛头顶部长角的位置十几秒钟,至牛角位置的组织变为古铜色为止;去完角后十几分钟,再涂以紫药水。此法最少需要3人一起操作,2人固定犊牛、1人进行操作。

  2)氢氧化钠去角。将犊牛固定好,首先对犊牛角周围3 cm 处进行剪毛,并用5%的碘酒消毒,周围涂以凡士林油(防止药品流入眼中或烧伤周围皮肤);技术人员戴上防腐手套,将氢氧化钠与淀粉按照1.5:1 的比例混合后加入少许水,调成糊状,然后将其涂在犊牛角上(厚约2 cm);涂好后用防腐品垫在涂抹处并用纱布包好,以免掉到犊牛头上;将去角的犊牛与其它牛只隔离。1周左右,涂抹部位的结痂会自行脱落,去角成功。

  犊牛出生后第2 周

  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犊牛出生1 周后,排便和排尿的数量会不断增加,所以要训练犊牛定点排便和排尿;饲养人员要每天勤换犊牛舍或笼子里的垫料,使舍内干净、空气新鲜。

  2)观察疾病。一是要定期测体温。正常犊牛体温为38.5~39.5 ℃,40 ℃为低烧、40~41 ℃为中烧、41~42 ℃为高烧。每天测量并记录体温,如有牛只发烧要查明原因。二是要测心跳、呼吸次数。初生犊牛的正常心跳为120~180 次/min,正常呼吸为20~50 次/min。三是要观察粪便和精神状态。犊牛每天排粪1~2 次、黄褐色,凡拉水样便、黏液便、血便的都是犊牛患病的表现,要找兽医及时治疗;每天要观察犊牛的精神状态,发现异常及时检查治疗。

  3)哺乳。初生犊牛饲喂初乳后就可以自由采饲常乳了,喂给犊牛的牛奶一定要是健康奶牛产下的奶,病牛或者患乳房炎的牛只生产的牛奶绝对不能用。犊牛的牛奶喂量应为3~5 kg,可根据个体的大小进行调整;奶温应在36~39 ℃,最好为37~38 ℃。如果温度达不到,可用大锅加热;如果单喂可用水浴加热。犊牛的饲喂管理必须遵循“定人、定时、定温、定量”的四定原则。

  2 犊牛断奶

  乳用犊牛断奶时间的确定要考虑犊牛的出生重和饲料供应情况,一般断奶时间在2 月龄左右。如果断奶太早,营养跟不上,就会影响犊牛的生长,犊牛易患病;如果断奶太晚,不但会增加饲养成本,而且会影响犊牛瘤胃的发育,还会影响犊牛的后期生长。

  要在犊牛20~30 日龄时开始补饲精饲料,方法为:喂完奶后,在奶桶或盆子里撒少量的精料任其舔食,促使犊牛形成采食精料的习惯。日采食犊牛料的量为:1 月龄时为200~300 g,1.5~2.0 月龄时为400~500 g。

  在20 日龄时开始补喂优质干草和青绿多汁饲料:干草以豆科干草为主,青绿多汁饲料以胡萝卜、甜菜等为主,训练其自由采食,促进瘤胃和网胃的发育,也促进整个消化器官的发育;补食量应根据日龄和个体的大小而定,且青绿多汁饲料不宜太多。

  当犊牛达50~60 日龄、每天能吃1 kg 的精料、能吃少量干草和青绿多汁饲料时,即可断奶。

  犊牛断奶后的管理

  为了实现断奶犊牛的培育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一是犊牛断奶后应进行分群饲养,将月龄和体重相近的犊牛分为一群。二是犊牛断奶后,要继续饲喂断奶前的开食料和生长料,饲喂开食料不少于2 周;以后饲喂促生长日粮,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不低于16%,一直喂到6 月龄。三是随着犊牛月龄的增长,要逐渐增加优质粗饲料的喂量,选择优质干草,如苜蓿等。四是刚断奶的犊牛最好不喂青贮或黄贮饲料,在犊牛达到4 月龄以上时可以少量的喂给。五是断奶分群和合群的时候一定要把犊牛舍的卫生搞好,如果条件过差会导致犊牛发病甚至死亡。  正确的做法是:第一,按时、按分量饲养。犊牛出生后5~7h内用奶壶饲喂,以建立食管沟反射;7日龄以后的犊牛可由饲养员引导在小桶或奶盆内喝奶。若饲喂不及时,则可能导致犊牛发生呛奶而造成异物性肺炎或奶避开食管沟进入瘤胃内造成瘤胃鼓气,所以在饲喂过程中可将桶或奶盆提高,使之倾斜以避免犊牛整个鼻子插入奶里造成呛伤,也使食管沟完全闭合。第二,产后7h,犊牛可自由采食、饮水,用常乳或代乳粉来代替初乳,每天定次、定量饲喂直至断奶,同时还要注意料水槽的清洁。

  犊牛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犊牛出生时极易发生呼吸道被母牛体液堵塞的现象,此时,饲养人员应该尽快清理其鼻腔及上呼吸道系统中的黏液,对于已经发生吐呛现象的犊牛,可以提起后肢使其呈倒立体位,然后拍打前胸让其吐出黏液。对于犊牛身上的黏液,应尽快人工擦干或者让母牛舔干。冬季时,应立即用布擦干犊牛身上的黏液,并尽快将其转入温暖干净的犊牛舍,以防受潮凉而引发犊牛肺炎。而有些饲养员在犊牛出生后不能迅速挤干其脐带内血液,使脐带不能正常地干燥而自然脱落,同时,也没有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导致脐带出现发炎的症状。

  饲喂初乳方法不当

  生产过后的母牛体内所分泌的牛初乳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也很丰富,其中的镁盐矿物质和各种维生素等物质对犊牛免疫力的提高和胎粪的排出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有些饲养员在犊牛出生内没有重视让其吃上初乳。如果在出生后1~2h内不能吃上2~3kg初乳,犊牛将丧失对许多病原体的抵抗力,特别是大肠杆菌易引起犊牛下痢而导致死亡。初乳的日喂量为体重的1/7左右,每日3次,应定温、定时、定量和定人。

  犊牛舍环境不干净

  有些单位在犊牛出生后的2个月内没有设立犊牛岛来单独饲养,对于监控新生犊牛有没有抵抗疾病的能力也无法得知,此外,饲养员也没有积极为犊牛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冬季没注意保暖、防寒,夏季未注意通风、防暑。实际上,犊牛舍温度应保持在24~26℃、湿度在30%以下,每周做2次消毒,及时清理和更换垫草,以预防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滋生,此外,还要注意犊牛卫生,推广牛体洁净技术。

犊牛饲养管理相关文章:

1.犊牛的饲养管理和方法

2.初生犊牛的饲养管理

3.饲养犊牛的管理技巧

4.肉牛的饲养管理

5.牛的饲养管理

    1906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