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饲养>

雏鸡饲养的密度

曾扬分享

  合理的饲养密度,是保证鸡群健康,生长发育良好的重要条件,因为密度与育雏舍内的空气、湿度、卫生以及恶癖的发生都有直接关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雏鸡饲养密度,一起来看看。

  雏鸡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指育雏室内单位面积所饲养的鸡数。雏鸡的健康生长发育同饲养密度有密切的关系。密度过大,育雏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其他有害气体也同时增多,影响雏鸡的饮水、采食,生长发育缓慢,抗病能力下降。鸡群密度过小,栏舍及设备利用率降低’劳动力利用率降低,育雏成本增大。鸡群密度安排的原则是宜小不宜大,并随着雏鸡日龄的增大而减少。冬春季密度较夏秋季密度大一些。鸡群大小适中,农村养鸡及小型鸡场,每群以300只左右为宜。中型以上鸡场以每群1000~2000只育雏效益较好。粪的排出。

  雏鸡饲养通风管理

  雏鸡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育雏室内鸡群密集,雏鸡呼吸快,排出大量二氧化碳。雏鸡排出的粪便,经微生物分解,不断地产生氨气和硫化氢等不良气体。如果这些气体不及时清除,会影响雏鸡健康,如使雏鸡食欲减退、生长缓慢、体质变弱等,也可诱发其他疾病的发生。因此,育雏室内应加强通风换气,及时补充新鲜空气。一般新鲜空气中正常氧含量约20%,二氧化碳含量约0. 03%。育雏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要求控制在0.2%左右,不应超过0.5%。氨气含量在10毫克/千克以下,硫化氢气体的含量在6.6毫克/千克以下。

  通风换气的方法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密封式鸡舍或饲养密度较大的非密闭式鸡舍可采用机械通风,如装排气扇或通风机等。开放式鸡舍采用开闭门窗大小来控制通风。为防止通风后室内温度降低,通风前应将室内温度升高1~2℃。自然通风应选在晴天较暖和的中午并逐渐开大门窗。为防冷风直吹舍内,可在窗口、门口加布帘子。

  常见寄生虫病

  蛔虫病

  主要寄生于鸡的小肠,为圆形线状虫体,以3-4月龄的鸡群最易感染,尤以蛋白质、维生素饲料不足时发病比较严重。本病临床症状为食欲减退、消瘦虚弱、羽毛逆立、两翅下垂。成年鸡产蛋下降、蛋壳变薄。预防以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环境消毒和饮水卫生为主。

  治疗

  ①竹叶、花椒各15克,文火炒黄碾末,每只鸡每次0.02克拌料喂,每天2次,连喂3天。

  ②烟草15克,切碎,文火炒焦碾碎,每只鸡每次0.02克拌料喂,每日2次,连喂3天。

  绦虫病

  鸡群通过食入蝇类、蚯蚓等中间宿主体内的似囊尾蚴感染。主要症状为下泻,粪便常带有血液和绦虫体节,剖检小肠有节结或炎症,肠内充满白色带状虫体,病鸡临床症状为喜蹲于栏杆上、缩头呆立、频繁饮水、消瘦体弱。

  治疗

  ①槟榔20克,碾成细末,每只每次1-2克,早上拌料喂,每天1次,连喂3天。

  ②石榴皮10克,苦楝树皮15克,炒焦碾碎每只每次2-3克,早上拌料喂,连喂3次。

  球虫病

  多发生在15-45日龄的鸡群。主要症状为腹泻、便血、生长停滞、精神迟钝、呆立,往往消瘦死亡,死亡率高达50%以上。

  防治

  ①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及消毒、鸡群养殖密度不宜过大。

  ②大蒜50克捣烂,加水100毫升,拌料饲喂,每日1次,连喂5-7天。③马齿苋、铁苋菜各150克,切碎拌料自食,每日1次,连喂5-7天。

  羽虱及螨虫病

  羽虱和螨虫是寄生在鸡的羽毛上的外寄生虫。患鸡瘙痒不安,羽毛脱落。幼鸡常秃头,身体瘦弱;母鸡产蛋率下降。

  防治

  可采用沙浴法防治,可在运动场上挖一浅池,用10份黄沙加2份硫磺粉拌匀放入池内,任鸡沙浴,同时舍内喷洒1%敌百虫溶液,待干后进鸡。

  组织滴虫病

  本病多发在暖热季节,鸡、火鸡、鹧鸪等均可被感染。本病是由于组织滴虫钻入盲肠壁繁殖,进入血流和寄生于肝脏引起的。2周龄到4月龄的鸡易感,潜伏期7-12天,成年鸡也会发生,但呈隐性感染,并成为带虫者。鸡群的管理条件不良、鸡舍潮湿、过度拥挤、通风不良、光线不足、饲料质量差、营养不全等,都可成为本病的诱因,并促使本病的流行和加重本病的病情。

  症状

  初期病鸡表现食欲不振,羽毛松乱,两翅下垂,嗜眠,怕冷挤堆,消瘦,贫血,下痢,粪便淡黄色或淡绿色,含有血液,严重时排出大量的鲜血。有些病鸡头部皮肤瘀血,呈蓝紫色,有“黑头病”之称。

  治疗

  ①痢特灵。在饲料中添加0.04%,即每公斤饲料中加4片(每片0.1克),连用5-7天。

  ②甲硝哒唑(灭滴灵)。按400毫克/公斤混入饲料,连用5-7天。

  ③左旋咪唑。病鸡转向康复时,用于驱除异刺线虫,每公斤体重用25毫克(1片),一次性投服。也可使用针剂,常用的有5%的注射液,每公斤体重肌肉注射0.5毫升。

    1862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