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养殖梭子蟹_梭子蟹的养殖方法(2)
梭子蟹的病害类型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梭子蟹病害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主要有以下几种:
1、病毒病
病原主要有疽疹病毒及小核糖核酸病毒。多发生在5-10月份,病蟹行动迟钝,呈昏睡状,蟹爪无力,血淋巴变白,肝胰腺脓肿变白,腐烂发臭,死亡较快。此种病主要是以预防为主,①适量换水,用机械增氧。②饵料中加入免疫多糖连续投喂一周。
2、细菌病
三疣梭子蟹被细菌感染后,常表现两种症状:(l)甲壳和附肢等部位凹陷溃烂,如甲壳病;(2)引起局部组织器宫感染或转为全身性败血症,在整个生活史中都可能受细菌感染而发病,主要有弧菌病及细菌性甲壳病。
对细菌性疾病,日常应加强养殖管理,避免机械性损伤,发现病蟹害要及时清除,以防疾病蔓延。养成期要降低养殖密度,提高饵料质量和换水率。对于患病的蟹可全池泼1-2ppm的土霉素治疗,也可在饵料中加入1‰的恩诺沙星连续投喂。
3、真菌病
常引起梭子蟹真菌病的病原一般有水霉菌、毛霉菌或链壶菌等。此病多由菌种侵入受伤的梭子蟹身体表面所致,病蟹行动迟缓,摄食减少,伤口不愈合,伤口部位组织溃烂并蔓延,最后死亡。
对于真菌性疾病,日常管理时应彻底消灭敌害生物,减少河蟹在捕捞、运输、放养等过程中的机械损伤。病蟹可用5%食盐水溶液浸洗5-10min,并用5%碘酒涂抹患处。
4、寄生虫病
多由固着类纤毛虫如聚缩虫、杯体虫或钟形虫等引起。病蟹体表长满许多棕色或黄绿色绒毛,行动迟缓,对外界刺激不敏感,最终因无力蜕壳而导致死亡。患病期间可用①15-20pp生石灰全池泼洒并更换l-3次病蟹池水。②0.5-1ppm的新洁尔灭与5-10ppm的高锰酸钾混合液浸洗病蟹。其它还有才女虫、阿脑虫及蟹奴等寄生虫病,一般从蟹体表或内脏都能看到虫体,流行季节一般为7-10月份或开春。梭子蟹活动少时易得此类病,一般可用0.5ppm高锰酸钾或0.7ppm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杀灭。
5、环境引起的疾病
梭子蟹池塘底部有毒气体硫化氢、氨及生物毒素和高浓度用药引起的急性中毒。病蟹背甲后缘胀裂出现假性“脱壳”或三角膜出现红黑泥性异色或腹脐张开下垂四肢僵硬而死亡。一般要加强水体管理,定期用沸石粉或“氨净”处理底质。发生中毒症状要立即更换池水,换水量为池水的30%-50%。营养性脱壳不遂、肝肿大或其他内脏疾病,一般为缺少钙磷或脂肪摄入过多引起,也有因缺乏维生素等引起。因此,平时饲料中应适当添加脱壳素、磷酸二氢钙及各种维生素,可减少此类病害的发生。
6、发光病
病原及症状
病原体为荧光假单胞菌和亮弧菌等发光细菌。主要危害蚤状幼体的各个时期,幼体感染此病后会陆续死亡,严重时死亡率在1天~2天内可高达80%以上。具体症状表现为幼体活力明显下降,并下沉到水的中下层,摄食量降低,体色白浊或全黑,不透明,趋光性差。夜间关闭灯光可发现随着充气形成的水流,池中出现四处游动的荧光,并上下起伏,重症时池中荧光闪烁,育苗池表层只有少数活的幼体;死后的幼体随水漂动,糜烂的幼体仍可发光1天~2天。
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
该病只发生在人工育苗期,并随着温度的升高发病率增多,因此,多在蚤状4期以后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预防:在育苗期间,当发现有发光细菌出现后,应对发病池隔离,并且换水等工具应单独使用。使用后及时消毒处理,以防交叉感染。
治疗:漂粉精0.5毫克/升或磷酸红霉素0.65毫克/升~1毫克/升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或饲料中添加0.1%的复方新诺明或0.05%的土霉素进行投喂,连用3天~5天。
7、乳化病
病原及主要症状
病原为酵母菌。主要发生在养成期,常表现为步足尖端着地爬行,后期体倒位,切断游泳足有乳白色液体流出,打开体腔亦有大量的乳白色液体。中后期病蟹拒食,5天~7天死亡。
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
该病主要发生在养殖后期,当水温在20℃以下,池底受污染,池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易发此病。
防治方法
预防:主要是保持养殖池水质清新,定期捞取残饵,以免污染池底。20天左右全池泼洒生石灰15毫克/升~20毫克/升。
治疗:全池泼洒5毫克/升~8毫克/升聚维酮碘。
梭子蟹自人工育苗至养成商品蟹出池的各个时期均有病害发生,严重时死亡率高达80%以上。其中危害较严重的为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
8、甲壳溃疡病
病原及主要症状
病原为一些能分解几丁质的细菌。主要发生在养成期,并且甲壳上有数目不定的黑褐色溃疡性斑点,在蟹的腹部较多。早期症状为一些褐色斑点,斑点中心稍下凹。并呈微红褐色。到晚期溃疡的斑点扩大,并且边缘变黑。
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
该病主要在成蟹养殖后期及越冬期,特别是池塘底质发黑、淤泥较多的情况下易发此病。但该病不会造成致命性危害,只是影响商品蟹的品质。
防治方法
放苗前要彻底清塘,养殖期间保持水质清新。
9、丝状细菌病
病原及症状
梭子蟹病原体为毛霉亮发菌,菌体为头发丝状,不分枝,基部略粗,顶端稍细,长度一般几微米到1毫米以上,菌丝一般透明无色。主要附着在抱卵蟹的受精卵表面及蚤状幼体的鳃、附肢、体表。当受精卵的表面有丝状菌附着时,卵一般停止胚胎发育而死;当它附着在蚤状幼体的鳃及体表时,危害极大,在体表伴随着大量菌丝的附着。菌丝之间往往黏附着许多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有机碎屑及其他污物,并伴有大量纤毛虫寄生,从而使幼体游泳能力明显减弱,处于水体的下层或水底,摄食量降低,最后沉入池底死亡;当附着幼体鳃上时,大量的黏附物阻碍了水在鳃丝间的流通,使其呼吸困难窒息而死。养成期间丝状细菌附着在鳃丝、附肢及甲壳周边的刚毛上,鳃丝之间黏附着大量杂物使鳃丝变黑,尤其是鳃丝末端处症状尤其明显,并常伴有纤毛虫附着,最后导致机体窒息死亡。
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
丝状细菌的发病主要是水质污染造成的,人工育苗期间,当投饵量过大,尤其是池底变质更易发生此病,该病的发病率几乎l00%;养成期,特别是在高温期,发病迅速,对处于生殖蜕壳期的成蟹危害最大。
防治方法
预防:人工育苗期间与预防弧菌病相同。养成期,对养殖池要彻底清淤消毒,保持良好水质,养殖中后期每隔l5天左右全池泼洒l5毫克/升~20毫克/升的生石灰水。
治疗:人工育苗期间,可用高锰酸钾0.5毫克/升~0.7毫克/升全池泼洒,6天后大换水,连用2天;或用氯化铜l毫克/升全池泼洒,连用3次。养成期间治疗方法同弧菌病。
10、链壶菌病
病原及主要症状
发病率不高但危害较重,是由链壶菌与链壶菌状的真菌寄生引起的。主要寄生在抱卵蟹的受精卵表面及蚤状幼体的体节处,一旦发病,菌丝快速生长,感染率高,菌丝缠绕在幼体肌体上,使幼体活力下降,不能摄食,严重时在1天-3天内死亡率高达100%。
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
该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当育苗池幼体密度过大,换水量跟不上时,造成池水污染严重,主要危害蚤状2期至大眼幼体,同时并发纤毛虫病。
防治方法
用亚甲基蓝0.1毫克/升-0.5毫克/升全池泼洒。连用3次。或氟乐灵0.01毫克/升-0.1毫克/升全池泼洒,每日1次。
11、弧菌病
病原及症状
病原体为鳗弧菌、副溶血弧菌及溶藻弧菌。此病在蚤状幼体各个时期均有发生,尤其在各期变态时更为严重,发病严重时在4小时~6小时死亡率高达80%以上。具体症状表现为对饵料的捕捉能力下降,甚至消失,趋光性减弱,幼体活动不正常,严重时胸部及附肢发红。
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
大多数弧菌为条件致病菌,当环境污染,水质恶化,弧菌大量繁殖达到一定数量时,体质弱或受伤的梭子蟹易发生弧菌病,特别是在人工育苗阶段,大量投饵,尤其是投喂代用饵料,换水量不够或换水不及时,最容易发生该病,主要发病期在高温季节。
防治方法
在人工育苗期间,根据幼体密度适当加大换水量,投饵应以鲜活饵料为主;养成期间,每隔l0天左右全池泼洒0.3毫克/升三氯异氰尿酸钠或0.2毫克/升二溴海因或0.5毫克/升二氧化氯进行水体消毒。
梭子蟹育苗期病害防治方法
梭子蟹梭子蟹育苗期间,由于种种原因,幼体时常会受到病害的侵袭而影响成活率,怎样预防幼体染病,发现幼体受病害侵袭后及时采取措施解救,是梭子蟹育苗工作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选择好亲蟹,重视亲蟹消毒首先,挑选体质健壮,无病伤,抱卵量大的亲蟹,每只亲蟹体重在180克以上,亲蟹入室暂养前须浸洗消毒30~40分钟,以杀死蟹体上的聚缩虫。亲蟹培育期间经常检查看看有无病害侵袭,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方法杀灭。同时,定期使用抗菌素对亲蟹池进行杀菌处理,严防疾病发生。育苗之前,捕出抱卵蟹,洗净污泥,然后用1‰的新洁尔灭溶液浸洗消毒30~45分钟。
二、调节好水质,采用清新水育苗育苗用水需纳大潮水,然后经二次沉淀,方可使用。水纳好后,在一级沉淀池用生石灰消毒处理,杀灭浮游生物及致病菌,若盐度不适,要在配水池进行盐度调整,盐度调至26~28‰为佳。水进入育苗池时,用致密筛绢严格过滤,严防带生物入池,育苗池水还需用EDTA纳盐处理以络合水中重金属离子。育苗期间,根据水质及幼体的不同期别,注意换水,前期换20~30%,后期100~150%,以保持水质的清新。
三、对育苗池、工具等进行彻底消毒育苗前,将贮水池、育苗池、饵料池等严格清洗,将污物、淤泥等清除干净,并用清水冲洗,然后用100ppm漂白粉、100ppm甲醛各消毒一遍,以杀灭池壁缝隙中的病原体。另外,对所使用的工具、用品,如蟹笼、网箱、水桶、水泵等经常严格洗涮,并用100ppm高锰酸钾或100ppm漂白粉消毒,严防带菌入池。
四、采用合理的布苗密度育苗密度过大,幼体营养难以保证,易出现弱苗,另外,水质也难控制,幼体易得病。因而应注意采用合理的布苗密度,一般布苗密度可根据饵料供应状况,换水难易等而灵活掌握,一般情况下不应超过10万只/立方米。
五、保证饵料质量,进行合理投喂
1.昼多用活饵:采用适口足量的活饵投喂,可减少对池水的污染,保持池水清新,并能保证幼体的营养供应,提高幼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活饵主要有:单胞藻、轮虫、卤虫等,根据各期的不同需要,按时足量供应。
2.注意饵料的消毒:首先,有时自己培育的轮虫、卤虫不够用,需要购买自然界生长的,这样运来后要用高锰酸钾、甲醛消毒杀菌。
其次,其需投喂代用饵料,这些饵料在使用前可采用高温,高锰酸钾浸泡的方法消毒。
再者,卤虫卵在孵化前用150~200ppm漂白粉溶液浸洗15~20分钟。
3.坚持少量多次原则投喂:在具体投喂时,应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依幼体的不同期别,数量的多少合理投喂,严防饥一顿饱一顿。
六、加强药物预防在育苗期间,定期全池泼洒药物可起到杀菌、抑菌、预防疾病的作用。
主要是定期使用土霉素1~2ppm或二溴海因0.3ppm等,后期注意使用高锰酸钾0.5~1.0ppm预防聚缩虫。一般在每次蜕壳时使用一次药物防病即可,不可滥用。
七、使用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可降解水中的有机物,并抑制有害微生物及病原菌的生长,保持良好的水质,减少幼体疾病的发生,因而在育苗过程中应注意使用。常用的微生物制剂主要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在使用微生物制剂期间,应慎用杀菌药物,以免杀灭微生物制剂,起不到预期效果。
看了“怎么养殖梭子蟹”的人还看了:
1.螃蟹养殖方法
4.青蟹要怎么养
5.螃蟹兰的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