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生活技能学习>炒菜>

厨房炒菜用油的错误方式与操作

春燕分享

  进行热菜烹调,有时需要根据成菜的具体情况,在菜肴成熟后即将出锅时根据成菜的具体情况淋入一定数量的油脂,那么在炒菜的时候应该怎么用油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厨房炒菜用油的误区,希望能帮到你。

  厨房炒菜用油的误区

  误区一:橄榄油最贵,所以营养价值也最高

  因为橄榄油提炼起来比较困难,其生产的劳动价值高,所以价格也就水涨船高了。当然,橄榄油有很多好处,比如,它可以软化血管,对心脑血管疾病能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还可以降低糖尿病人的血糖含量,预防癌症和老年失忆症等。橄榄油还能促进上皮组织的生长,可用于烧伤烫伤的创面保护,而且不留疤痕。橄榄油的维生素含量是最高的,它所含的欧米伽—3脂肪酸也是不可替代的。

  尽管如此,也不能光吃橄榄油,因为每一种植物油都有自已的独特之处,因此,最好的选择是各种油换着吃。其他的植物油如葵花油、大豆油和玉米油也是佼佼者。它们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改善皮肤状况,加速胃溃疡的痊愈,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是大脑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原料。

  误区二:精炼才是植物油质量的保证

  提炼(包括精炼和脱臭)过程可以去掉植物难闻的气味,还能去掉由于保存不当而进入种子中的有毒物质。但是在去除这些杂质的同时,许多维生素等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也随之失去了。

  误区三:永远告别动物油

  人们认为吃动物油易引发冠心病、肥胖症等,因而青睐植物油,其实这很片面。

  动物油(鱼油除外)含饱和性脂肪酸,易导致动脉硬化,但它又含有对心血管有益的多烯酸、脂蛋白等,可起到改善颅内动脉营养与结构、抗高血压和预防脑中风的作用。猪油等作为脂质还具有构成人体饱腹感和保护皮肤与维持体温,保护和固定脏器等功能。

  光吃植物油会促使体内过氧化物增加,与人体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褐素,在器官中沉积,会促使人衰老。此外过氧化物增加还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增加乳腺癌、结肠癌发病率。过氧化物还会在血管壁、肝脏、脑细胞上形成,引起动脉硬化、肝硬化、脑血栓等疾病。

  正确的吃法是植物油、动物油搭配或交替食用,其比例是10:7。动植物油混吃还有利于防止心血管疾病。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对防止动脉硬化有利。所以用动物油1份、植物油2份制成混合油食用,可以取长补短。

  误区四:标有不含胆固醇字样的油才是好油

  不含胆固醇这个标记只不过是一个广告用语而已。在植物油里原则上是不可能没有胆固醇的!在生物化学中,胆固醇及其衍生物质是构成一切机体结构的基本成分。动物对它的需求量十分巨大,对植物而言也不能说完全就用不着。

  在精炼植物油的过程中,胆固醇不可能从油脂中被去掉。但是,在植物油中,胆固醇的含量与猪油和黄油相比,其数值还是很低的,动物油的胆固醇含量大概是植物油的10-25倍左右。但即使这样,也不能说植物油中根本就不含胆固醇!

  误区五:高温爆炒

  在炒菜的时候有的人喜欢高温爆炒,每次炒菜的时候都习惯性的等到锅里的油冒烟了才放菜,专家提醒,这样的做法是极为不科学的。如果温度过高,会使食用油里面所含有的一些营养物质遭到破坏,并且还会产生一些过氧化物和致癌物质。

  建议:在炒菜的时候最好是先把锅给烧热了再放油,这样就既可以达到热油的效果,同时还能达到爆炒的效果,一举两得。

  误区六:长时间吃同一品种的油

  为了方便以及健康,很多家庭通常都长时间只吃一种品种的油,认为这样可以有利于身体的健康。但专家建议,最好是炒什么菜就搭配什么油,特别是不能长期的使用一种油。最好还是几种油交替搭配食用,或一段时间用一种油,下一段时间换另一种油,因为很少有一种油可以解决所有油脂需要的问题。

  误区七:用油量随意

  在用油的量上也要做到严格的控制,像一些血脂、体重正常的人总用油量应控制在每天不超过25克,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基本上各占一半。而老年人、血脂异常的人群、肥胖的人群、肥胖相关疾病的人群或者有肥胖家史的人群,他们每天每人的用油量要更低,甚至要降到20克。

  炒菜明油的烹饪学意义

  1、对菜肴有增香、调味的作用。一方面,由于油脂自身的理化性质,脂肪受热后分解成具有一定香气的酯类,从而使菜肴的香味增加;同时,有的油脂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香气,例如麻油、猪清油等,也可以使菜肴吸附油脂的香气。另一方面,由于有些用于明油的油脂除了本身具备的香气外,还加入了其他调味品经浸炸而成,这样就具有了复合的味道,如花椒油、红油、葱油等,除了具有油脂本身的香味,还具有麻味、辣味、葱香味等,在赋予菜肴香味之外,还具有补充调味的效果。例如:“葱烧海参”在出锅前淋入一定量的葱油,使成品葱香四溢:而“鱼香肉丝”出锅前淋入红油和花椒油,使菜肴具有麻辣香鲜的味觉效果。

  2、增加菜色的光泽度。主要是爆炒类的菜肴,勾芡后适时淋入适量的明油,部分油脂由于在高温的作用下发生乳化,与芡汁融合在一起,会增加芡汁的透明度,减少芡汁对光线的吸收;另外大部分油脂会吸附在芡汁和菜肴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脂层,犹如“镜面”一样可以把照射在菜肴表面的光线反射出去,使菜肴的光泽度增加,亮度增强,这就是所谓的“明油亮芡”,可以使菜肴光亮剔透,提高观感,增强进餐者的食欲。例如爆炒腰花、炒猪肝等菜肴,都是通过明油来达到明油亮芡的目的,提高菜肴的光泽度。

  3、保持菜肴的温度,提升菜肴的品味效果。由于油脂的燃点较高,蕴热量大,散热速度慢,温度较为稳定,因此可以有效地保持菜点的温度。明油过程中,油脂本身蕴含的温度可以使菜肴的温度保持比较长的时间;另外由于菜肴外面包裹着一层油脂,就像给菜点穿了一层保暖衣,使菜肴的热量不容易散发出去,从而保持了菜肴的温度。人类对于菜肴的品尝有着最佳的品味温度,一般热菜的最佳品味温度是50℃~80℃。明油保持菜肴温度一定时间内不散失,无疑可以提升人们的品味效果。例如滑炒鱼片、宫保鸡丁等菜肴经明油后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菜肴的温度,在品尝时就可以得到最佳的品味感受。

  4、增加菜肴的润滑感。由于油脂本身性质的影响,明油后的菜肴质地润滑度明显提高。提高菜肴的润滑度主要有两点好处:一是减少菜肴和锅壁的摩擦,避免粘锅现象,使晃锅和翻锅更容易,从而有效保持菜肴形状的完美;二是提高菜肴的润滑度,改善菜肴质感,更利于人们食用。

  炒菜明油的常用方法

  1、四周淋入法。是在菜肴成熟并勾芡后,在出锅前将油脂沿四周锅壁淋入,然后迅速颠勺翻锅,使油脂均匀地黏附在菜肴和芡汁的表面。如“爆炒腰花”、“软兜长鱼”、“醋熘变蛋”等菜肴,经明油后达到“明油亮芡”的效果,这也是明油在烹饪中使用最多的地方。

  2、均匀撒浇法。是为了补充菜肴油脂含量的不足,用手勺将适量的油脂均匀地撤浇在菜肴的表面,以增加菜肴的光泽度,主要适用于那些特别讲究整体造型美观的煎、贴、扒类菜肴,如“蟹黄扒素翅”、“锅塌豆腐”等,经明油后菜肴的光泽度增加,并显得油润滑爽。

  3、适量泼入法。是为了保持卤汁的温度,增加其油润的质感并增加菜肴的光亮度而在调制芡汁时泼入相对多量油脂的方法,主要适用于那些需要另外调制卤汁的菜肴,例如“金毛狮子鱼”、“熘素鳝”等,调制好芡汁后一次性相对多量地加入热油,然后用手勺迅速搅拌,使油脂和芡汁混合均匀,投入原料翻拌均匀或均匀淋在菜肴的表面。

  4、少量滴入法。是指一些汤、羹类菜肴在成菜装盆后,为了点缀色泽或补充调味,少量滴加几滴油脂的方法。例如江苏北方农村在烧制一些汤、羹类菜肴或一些烩制的菜肴时,在成菜上滴上一些麻油或鸡油,起到增香提鲜韵作用;在“肚肺汤”上滴加一些红油,以去腥增香。

猜你感兴趣:

1.大厨在炒菜的时候如何使得油不溅

2.炒菜应该要怎么去使得油起火

3.芝麻油炒菜方法

4.炒菜油的使用方法及使用误区

    3813983